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别袁迪并柬赵中丞·其一》
《重别袁迪并柬赵中丞·其一》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雁门秋色鲜新,惊见中丞奏记频。

莫道南人武略毛锥还解扫边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尘(biān chén)的意思:边缘尘埃,指微小的事物或琐碎的事务。

毛锥(máo zhuī)的意思:指极小、极细的东西。

南人(nán rén)的意思:指南方人,即南方的人。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扫边(sǎo biān)的意思:清除边缘的杂物或问题

武略(wǔ lüè)的意思:指运用武力和智谋的策略和手段。

鲜新(xiān xīn)的意思:指新鲜、崭新、独特的样子或状态。

雁门(yàn mén)的意思:雁门是指古代边防的重要关隘,也用来比喻战略要地或重要关口。

中丞(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官职居中的官员,也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奏记(zòu jì)的意思:指上报给上级的报告或奏章。

鉴赏

这首诗《重别袁迪并柬赵中丞》(其一)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雁门秋色”这一意象,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国家边防的关切。

首句“雁门秋色日鲜新”,以雁门关的秋天为背景,点明时节与地点,展现出边塞特有的清新与壮美。秋天的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预示着收获与希望。

次句“惊见中丞奏记频”,转而聚焦于人物活动,描述中丞频繁上奏的情景。这里的“中丞”指的是地方或中央的高级官员,其频繁上奏可能意味着边疆事务的紧急或重要性,也体现了对国家边防的密切关注和尽职尽责的态度。

后两句“莫道南人无武略,毛锥还解扫边尘”,则进一步揭示了主题。诗人通过“南人”与“武略”的对比,强调了南方人士同样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胜任边防重任。这里的“毛锥”代指笔,暗喻文官也能通过撰写奏章、策略等方式,为边防事业贡献力量,扫除边境之患。这种观点既是对友人的肯定,也是对文武并重、不分地域的治国理念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之美,更蕴含了对友人忠诚与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秋夜杂咏三首·其三

树影落新池,鱼行动碧树。

有鹤掠人来,忽然乘风去。

(0)

和张山人苏给事厓山十咏

厓门峭削半侵天,亡国遗踪倍可怜。

云树尚疑宫扇影,海氛犹似御炉烟。

珠襦埋没空山里,玉殿荒凉逝水前。

一自翠华流落后,至今陵木怨啼鹃。

(0)

出自蓟北门·其二

饮马长城窟,回首望家乡。

家乡日以远,朔风日以长。

风吹游子衣,涕泪忽滂滂。

岂不怀归来,匈奴在边疆。

(0)

都门观别

邮亭官柳乱啼莺,几处笙歌送客行。

歧路东西不同去,春风一样别离情。

(0)

伊州歌

闻道移军去,音书谁为传。

渔阳万里道,一梦到君前。

(0)

解官归至洪都逢殷武北上

白头君始仕,壮岁我归田。

来去俱为客,穷通一任天。

深杯秋雨外,细语夜灯前。

后会知何日,分携各怆然。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