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九》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九》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采桑子

年来怕作伤心句,双袖龙钟

左耳新聋,莫把箜篌懊侬

不如且作消愁计,卖药无终

鬻畚山东,自署人间亡是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懊侬(ào nóng)的意思:形容内心痛苦,懊悔不已。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箜篌(kōng hóu)的意思:指古代的一种乐器,也用来比喻文人雅士。

龙钟(lóng z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嘹亮激越,如同龙吟钟鸣。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山东(shān dōng)的意思:形容人勇敢、刚强,也用来形容事物坚固、稳定。

伤心(shāng xīn)的意思:心情受到伤害或痛苦。

无终(wú zhōng)的意思:没有结局或没有终点。

消愁(xiāo chóu)的意思:消除忧愁,解除烦恼。

亡是公(wáng shì gōng)的意思:指事情发生之后,就无法改变,已成定局,不可更改。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代陈维崧之手,名为《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九)》。诗中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现实的感慨。

“年来怕作伤心句,双袖龙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多年来的经历,使得他害怕再写那些能引起伤感的诗句,以至于他的衣袖都沾满了泪水。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复杂情感。

“左耳新聋,莫把箜篌唱懊侬。”这里以“左耳新聋”象征着对某些事物的听而不闻,暗示诗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生活中的某些痛苦或困扰产生了麻木感。同时,“莫把箜篌唱懊侬”则表达了诗人不愿再为过去的烦恼而歌唱,希望摆脱这些困扰。

“不如且作消愁计,卖药无终。鬻畚山东,自署人间亡是公。”这几句话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态度转变,他选择通过某种方式来消解内心的愁绪,比如卖药或从事其他活动。然而,这种努力似乎没有终点,就像“鬻畚山东”所暗示的那样,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真正的解脱。最后,“自署人间亡是公”则意味着诗人自我标榜为人间的“亡是公”,即寻求解脱、摆脱世间烦恼的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他在寻找解脱之道过程中的挣扎与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寿定庵先生用周伯明韵

八十从头四见春,年来诗笔更清新。

不知后进谁堪继,顿觉仙才自有真。

远道风尘频入梦,清时林壑也须人。

横塘八曲中秋燕,正得银鱼配紫尊。

(0)

夜坐·其二

遥遥天汉津,耿耿横太清。

招摇运珠斗,时节忽已更。

感此念昨日,凄然思友生。

群聚不知乐,已别始牵情。

人事与日长,后期焉可凭。

(0)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四

四十不拟老,老状日已至。

饮量复减昔,三饮已复醉。

诗来亦信口,甲乙懒排次。

遐览天地间,何物如我贵。

所恨每自丧,长失本然味。

(0)

予过灞桥偶思郑綮之事可发一笑今春和景物明媚若给予诗料者然而清兴满怀自不可遏又何必在於风雪中耶漫成二绝以资谈柄·其二

信马东风鸟乱呼,长桥烟柳晚模糊。

何当添个骑驴叟,妆点诗家入画图。

(0)

和张廷仪绣衣赏菊十二绝·其五

传老元来有世芳,孙枝分出几星霜。

姮娥只解誇仙桂,不道人间有鞠黄。

(0)

凉州词

十载驱驰铁马间,穷追曾过纥干山。

如今烂醉蒲萄酒,有诏新来闭玉关。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