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浊不伤清,纳污非所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半山(bàn shān)的意思:指山脚下或山的一半处。也用来形容位置不高、等级不高或程度不深。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得己(de jǐ)的意思:指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况和处境,做到自知自明。
遁形(dùn xíng)的意思:指逃避现实,逃离困境,消失不见。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泓澄(hóng chéng)的意思:形容水清澈明亮,或者形容思想清明豁达。
溥博(pǔ bó)的意思:形容知识渊博,广泛涉猎各种学问。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趣操(qù cāo)的意思:指做事情时有趣味,富有创意和变化。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深泉(shēn quán)的意思:指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或情感。
洗耳(xǐ ěr)的意思:指洗净耳朵,比喻听到了美好的言论或音乐等,使人感到舒适。
岩岩(yán yán)的意思:形容坚硬、坚固。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蛰龙(zhé lóng)的意思: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潜伏在暗中等待时机。
- 翻译
- 坚硬的白石镶嵌其中,深深泉水恰在此处停歇。
夜晚的雨水沿着半山回流,春风吹动,冬眠的龙开始苏醒。
清明时节万物显形,宽广博大的美德更显珍贵。
即使接受混浊,也不会损害自身的纯净,接纳污秽并非可耻的行为。
品格追求如同隐士,心境清澈如自我满足。
山林是坦荡的道路,真正的清净又有谁能洗耳恭听呢?
- 注释
- 岩岩:坚硬的样子。
嵌:镶嵌。
深泉:深深的泉水。
适:恰好。
止:停止。
夜雨:夜晚的雨。
半山:半山腰。
蛰龙:冬眠的龙。
清明:清明节气,也指事物清晰明朗。
遁形:隐藏形迹。
溥博:广大博大。
馀美:剩余的美好。
受浊:接受污浊。
纳污:接纳污垢。
耻:羞耻。
趣操:志趣和操守。
幽人:隐士。
泓澄:清澈。
挺途:坦荡的道路。
真复:真正的。
洗耳:洗耳恭听。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人生哲理。诗人以岩石、泉水为背景,勾勒出一个清幽脱俗的山林世界。
"岩岩白石嵌,深泉适此止。"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宁静而坚实的氛围,白色的岩石与深邃的泉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时间仿佛凝滞的感觉。
"夜雨半山回,春风蛰龙起。" 夜晚的雨水让山色更加湿润,而春天的风吹拂间,仿佛有蛰龙在空中飞舞,展现了季节变换与生机勃发的情景。
"清明无遁形,溥博有馀美。" 这里诗人借自然之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清明是指水质的纯净,而无遁形则暗示了这种美好不为世人所见,是一种隐逸自得的状态。
"受浊不伤清,纳污非所耻。" 水能容纳泥沙而不失其清澈,这正如君子之道,能够包容万物而不失其本真,不以世俗的污秽为羞。
"趣操比幽人,泓澄如得己。" 诗人自比于山林之中,如同古代隐逸一般,将自己的清净心性与自然相融合,达到了心灵的自在洒脱。
"山林乃挺途,真复谁洗耳。" 最后两句诗人表明,山林之道是通向内心真实世界的路径,而非世俗所能理解或干扰,故而不需他人点拨和评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在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