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春水仙花·其一》
《暮春水仙花·其一》全文
明 / 钟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偶向残冬洛神,孤情只道先春

今从九月三月,疑是前身后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残冬(cán dōng)的意思:指冬季即将过去,但寒冷的天气仍然存在。

冬遇(dōng yù)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冬天遇到了温暖和善意,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帮助。

后身(hòu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死后的身体

九月(jiǔ yuè)的意思:九月是农历的第九个月,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在成语中,九月常常表示事物的成熟、收获和转折。

洛神(luò shén)的意思:指美丽动人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景或者美好的事物。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先春(xiān chūn)的意思:指在春季之前,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只道(zhī dào)的意思:只知道、只认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钟惺所作,题为《暮春水仙花(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偶遇水仙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仙花在暮春时节的独特魅力。

首句“偶向残冬遇洛神”,以“洛神”比喻水仙花,形象地描绘了水仙花在冬末春初之际绽放的景象,如同洛水女神般美丽而神秘。这句诗不仅赞美了水仙花的外貌,也暗示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

次句“孤情只道立先春”,进一步刻画了水仙花独立于严冬之后,率先迎接春天的坚韧与勇气。这里的“孤情”既指水仙花在冬末春初的孤独绽放,也暗含了诗人对水仙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

第三句“今从九月过三月”,巧妙地运用时间概念,将水仙花的生长周期与季节更替联系起来,强调了水仙花从九月开始孕育,直至三月盛开的过程。这种时间跨度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水仙花生长的漫长与耐心,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希望的永恒。

最后一句“疑是前身与后身”,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独特生命力的深刻感悟。他似乎在思考水仙花是否拥有前世今生,暗示了水仙花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生命力,以及它在诗人内心激起的无限遐想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水仙花在特定季节中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钟惺

钟惺
朝代:明   字:伯敬   号:退谷   籍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生辰:1574~1624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猜你喜欢

沙远晴波浅漾金鱼苗初上小如针将船载酒江头饮水柳千株满岸阴·其五

北阙青云车马多,南山白石饭牛歌。

霜清水屋酿春酒,雨足野田收晚禾。

(0)

偶题

一事不能方近古,六经何用更知新。

唐虞时世君臣会,李杜文章宰相嗔。

(0)

送公子帖穆入京

龙沙公子五云思,莺语皇州二月时。

苜蓿土融鞭节上,蓬莱春近佩声移。

承恩赐坐黄金褥,献寿亲擎白玉卮。

马上偶看鸿雁过,箫中吹与凤凰知。

(0)

赋山上松送常上人

松生在山上,垂柯荫其下。

人生苦别离,念此岁寒者。

(0)

送客

马帐朋方集,麟经讲未残。

幡然怀故里,谁此障狂澜。

黄卷秋檠短,青毡夜榻寒。

好将池草句,题与惠连看。

(0)

醉歌赠云心子陆华之

云心子,陆农师之子孙,老来卖卜钱唐门。

搜玄抉微擘混沦,进退五纬扶两轮。

皞父及芒儿,束手就律吕,不敢差毫分。

前身定是张博望,老树倒骑上昆仑。

投杼机上女,饮牛河畔人,与之细说天地根。

却来人世三千岁,君平朽骨呼不闻。

功名富贵无足云,祇谈祸福开盲昏,得钱沽酒和天吞。

赤城有狂客,十年江海看浪翻。

归来黄尘中,拭目惊见君。

抵掌一长笑,各拂头上巾。

别时绿发滴可染,祇今雪茧缫吴盆。

少者忽已老,老者不复存,政须日日醉倒湖边尊。

尊已倒,还再沽。不愁黄金尽,但恐清旦无。

举手招羲和,低头唤天吴。

劝尔勿东逝,止尔毋西徂。

西徂不可止,东逝无穷已。

嘱付酒家儿,明当复来此。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