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唐 书 宋 /王 安 石 志 士 无 时 亦 少 成 ,中 才 随 世 就 功 名 。并 汾 诸 子 何 为 者 ,坐 与 文 章 立 太 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就功(jiù gōng)的意思:指立即就能取得成就或功绩,不需要经过长时间努力。
少成(shào chéng)的意思:指年轻人还没有成熟,尚未完全发展成才。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文皇(wén huáng)的意思:指文学界的泰斗,文学的巨擘。
无时(wú shí)的意思:没有时候,表示没有时间的概念。
志士(zh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指愿意为国家或社会事业奋斗的人。
中才(zhōng cái)的意思:指具有一定才华、能力的人。
诸子(zhū zǐ)的意思:指各种学派或学说。
- 翻译
- 有志之士任何时候都不会无所成就,中等才能的人也会随着时代获取功名。
并汾一带的才俊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只是静观文皇开创的太平盛世。
- 注释
- 志士:指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
无时亦少成:无论何时都不会无所建树。
中才:指普通但有能力的人。
随世:顺应时势。
就功名:获取功名或声望。
并汾:并州和汾州,泛指当时某一地区。
诸子:众多有才华的人。
何为者:他们在做什么。
坐:静观。
文皇:对古代开明君主的尊称,如唐太宗李世民。
立太平:建立或维护太平盛世。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读唐书》。诗中的前两句“志士无时亦少成,中才随世就功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有抱负的人物的思考,他们或许因为时代的局限而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即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能在适应时代潮流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和荣誉。后两句“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皇立太平”则描绘了唐朝时期,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文皇帝)统治下的盛世景象,其中“并汾诸子”指的是古代并州、汾州一带的贤才,“何为者”意味着这些人才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有所作为。最后两字“立太平”则表达了唐太宗治下的国泰民安。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个人对于理想、才能与时代契合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本人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可能性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