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严 滩 怀 古 宋 /沈 清 臣 桐 庐 之 山 屹 如 址 ,桐 江 之 水 清 见 底 。间 关 万 里 却 归 来 ,依 旧 此 山 如 此 水 。子 陵 一 节 寿 汉 脉 ,名 与 高 山 俱 不 死 。惜 无 陋 巷 为 邦 学 ,礼 乐 不 闻 古 人 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间关(jiān guān)的意思:指相邻的两个关卡或要塞之间的地带,也比喻相隔不远的两个地方。
见底(jiàn dǐ)的意思:指事物的底部或底层被看到或触及,也可引申为了解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陋巷(lòu xiàng)的意思:指狭窄、破旧、不起眼的巷道或街道,也比喻贫穷、落后的环境。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桐江(tóng jiāng)的意思:指人心胸开阔,能容纳众多才能和智慧。
依旧(yī jiù)的意思:依然如故,没有改变
子陵(zǐ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用来比喻人去世后留下的事物。
- 翻译
- 桐庐的山稳固如基石,桐江的水清澈见底。
历经万里跋涉返回,依然是这座山,这条江。
严子陵的节操延续了汉朝血脉,他的名声与高山同在,永不消逝。
可惜没有简陋小巷成为学术中心,礼乐之道已难闻古人所传。
- 注释
- 桐庐:地名,指桐庐县。
屹:稳固,屹立。
址:根基,基础。
清:清澈。
见底:能看见底部。
间关:形容道路曲折,艰难。
却归来:返回来。
依旧:依然,依旧。
此山:指桐庐的山。
如此水:像这样的水。
子陵:严子陵,东汉隐士。
一节:一种节操或品质。
寿:延续。
汉脉:汉朝的精神或文化传承。
名:名声。
俱:都。
不死:永存。
陋巷:简陋的小巷,象征学问的传播之地。
邦学:国家的学术中心。
礼乐:古代社会的礼仪和音乐。
古人耳:古代人的耳中能听到的。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桐庐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过去时代的怀念。开头两句“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山势巍峨、水质澄清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雄伟与宁静的双重感受。
接着,“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表达了诗人返回故土,对这片山水依然如故的喜悦之情。这里的“间关万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远行,但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
“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中,“子陵”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子孙褒谍,他以学问和品德闻名于世。这里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子陵的地位比作高山,不仅赞美了他的德行,也表达了对其不朽盛名的仰望。
最后两句“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则流露出诗人的哀叹。这里的“陋巷”意指简陋的书院或学堂,“邦学”则是指国家级别的学府。而“礼乐不闻古人耳”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盛世文化艺术的怀念,感叹现今已经很难听到古代那种文明礼仪与音乐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及文化传统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