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回湘水月,惊失象台春。
墓草已多碧,园花空复新。
这首诗是叶适在宋朝创作的《林签判挽诗》。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和愤懑的情感。
“作邑有何好,利民翻害身。”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忧虑,他可能在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能够带来百姓的福祉,或者是不是反而给自己带来了伤害。这种自我审视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个人与社会责任的一种深刻认识。
“怕回湘水月,惊失象台春。”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美好风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美好瞬间易失去的担忧。湘水和象台都是古代著名的美丽之地,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强化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墓草已多碧,园花空复新。”诗人再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墓草的繁茂和园中花朵的轮回生长,都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更嫌莺自语,幽愤不胜陈。”诗人通过“莺”鸟(一种鸣声凄厉的小鸟)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郁。这里的“幽愤”指的是那种深藏在心中的怨恨或不满,而这种情绪已经难以用言语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社会、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