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嗟哉(jiē zāi)的意思:表示感叹、慨叹之情。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枯鱼(kū yú)的意思:指没有生气或活力的人或事物。
苦雾(kǔ wù)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情况的变化不明朗,困难重重。
明湖(míng hú)的意思:指明亮的湖泊,比喻思路清晰、见解明确。
南冠(nán guān)的意思:指南方的帽子,比喻地位高、权力大的人。
平皋(píng gāo)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平和、温和。
畏明(wèi míng)的意思:对明亮的事物感到害怕,害怕光明曝露真相。
鸺鹠(xiū liú)的意思:比喻人们追求权势和利益的行为。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已就(yǐ jiù)的意思:已经完成或达到预期目标
原隰(yuán xí)的意思:原始的泥土,比喻本质纯朴、未经污染的品质。
中情(zhōng qíng)的意思:指掌握、了解事物的真正情况和内情。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赴东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一幅阴沉压抑的景象,通过“苦雾”、“浮云”、“峰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重而悲凉的氛围。诗人以自然界的景物象征着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如“地畏明湖湿”、“枯鱼问河鲂”,形象地表达了身处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助。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客子”的形象,这位远行之人似乎正站在市边彷徨,内心充满了未诉之情。然而,命运似乎不容他诉说,他已经陷入了困境,“已就南冠絷”。这一句借用了古代囚犯被戴上南冠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处境,暗示了他可能遭受的不公与苦难。
最后,诗中通过“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等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凉与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诗人作对。结尾处“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两句,以鱼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对命运无常、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深深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