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无婴者宁非谄,膳有鬈如不必言。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常存(cháng cún)的意思:永远存在;长久保持
初政(chū zhèng)的意思:指刚刚开始执政的政府或官员。
大招(dà zhāo)的意思:指在关键时刻使用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或方法。
浮荣(fú róng)的意思:指虚浮的荣华富贵,形容表面上的繁华或荣耀,实际上是虚假的、不持久的。
改辕(gǎi yuán)的意思:改变车辕的方向,比喻改变行进的方向或改变计划、方针等。
面目(miàn m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来面貌。
膜外(mó wài)的意思:指超出、超越某个范围或界限。
蒲轮(pú lún)的意思:指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或黄金年华。
求助(qiú zhù)的意思:寻求帮助或援助。
向望(xiàng wàng)的意思:向着某个目标或期望前进。
小毖(xiǎo bì)的意思:小心谨慎,小心翼翼。
修门(xiū mén)的意思:修理门户,指修整门户,使之整洁美观。
本来面目(běn lái miàn mù)的意思:原本的真实面目或本来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洪侍御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向南方远望蒲轮,即希望着眼前所见的人或事物能够得到提升和改变,但现实往往与期望不符,因此“闻引而西忽改辕”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望。
接下来,“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门”一句,诗人可能是在提醒或鼓励某位刚开始执掌政权的人物,要小心谨慎地寻求帮助,同时也要大胆地邀请贤能之士进入朝堂,为国为民出谋划策。
“鳞无婴者宁非谄,膳有鬈如不必言”这两句则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鳞(鱼鳞)比喻人的表面光鲜,而婴(鱼子)象征内在的纯洁;膳(古代食器)代表外在的装饰,鬈(发结)暗示内心的混乱。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人间虚伪和矫饰之风。
最后,“膜外浮荣均臭腐,本来面目要常存”一句,则是诗人的警醒。膜外的浮华与荣耀终将如同腐烂的物质一般失去价值,重要的是保持本真的面貌和内心,不被世俗的浮云遮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批判,以及对真诚纯朴品德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