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八》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八》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无言桃李也成阴,叶底黄鹂好音

一缕炉烟昼永韦编罢短长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罢短(bà duǎn)的意思:指对短期的财务利益放弃,追求长远的发展和利益。

长吟(cháng yín)的意思:长时间地吟咏诗词或歌曲。

短长(duǎn ch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长度短或长。

好音(hào yīn)的意思: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悦耳的音乐。

黄鹂(huáng lí)的意思:形容人的口才好,能言善辩。

炉烟(lú yān)的意思:指炉灶上冒出的烟,比喻有功无名或者功劳被埋没。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韦编(wéi b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琐碎、杂乱。

烟清(yān qīng)的意思:形容景色幽静、清幽。

昼永(zhòu yǒng)的意思:白天持续很久,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自好(zì hào)的意思:自我满足,不与他人交往

短长吟(duǎn cháng yín)的意思:指短时间内背诵或吟诵很多篇章,形容学习或背诵文学作品非常勤奋。

注释
无言:形容桃李不说话,静静地生长。
桃李: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后辈。
也成阴:也长出了茂密的树荫。
叶底:在树叶的掩映下。
黄鹂:一种颜色鲜艳的鸣禽。
自好音:自然发出悦耳的声音。
一缕:一丝,一缕。
炉烟:烧火时产生的烟雾。
清昼永:漫长的白天显得格外清新。
韦编:古代用牛皮绳编连的竹简,这里代指书籍。
卷罢:读完一卷。
短长吟:随意地吟诵,或长或短。
翻译
默默无语的桃树李树也已绿荫满地,
树叶间黄鹂鸟的鸣叫声自是美妙的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开篇"无言桃李也成阴",桃李本应是春日里争妍斗艳之物,但这里却在不经意间形成了树荫,与众生保持着沉默。接着"叶底黄鹂自好音",黄鹂藏于叶底,不事张扬,却以自己的节奏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两句勾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后半首"一缕炉烟清昼永",炉烟袅袅升腾,与清澈的白日交织,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韦编卷罢短长吟"则是对书籍阅读后的感受,无论篇幅长短,都能引发深深的吟味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阅读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以及对外在喧嚣的超脱。诗中的意象简洁而富有层次,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和深邃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送砚与吴元真广文

插天万仞芙蓉峰,茫茫积翠连青空。

中有千年苍玉骨,山奇水怪秀所钟。

断崖绝壁不可到,虎豹守护烟萝封。

一朝良工夺天造,云斤月斧磨玲珑。

踏天下割碧云髓,往往霹雳惊蛇龙。

冰蚕吐丝织新就,罗文光莹浮青铜。

人间何处用此物,造化欲付文章公。

先生早晚运椽笔,判花视草蓬莱宫。

手挥五色补天漏,放开白日消阴虹。

坐令万物无疵疠,尽从笔底生春风。

此时浓墨书大字,正须巨石相追从。

愿公收拾此至宝,相伴他年参化工。

(0)

临平道中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

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0)

大溪滩折柁·其一

溪流乱石似牛毛,雨过狂澜势转豪。

寄语河公莫作戏,从来忠信任风涛。

(0)

起晚戏作

睡到僧廊响木鱼,庄周蝴蝶两蘧蘧。

数声林下华亭鹤,一卷床头笠泽书。

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瓯浅点尝初。

若论身逸心无事,台省诸公恐不如。

(0)

涟漪亭赏梅

判为梅花倒玉卮,故山幽梦忆疏篱。

写真妙绝横窗影,彻骨清寒蘸水枝。

苦节雪中逢汉使,高标泽畔见湘累。

诗成怯为花拈出,万斛尘襟我自知。

(0)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药裹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莫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