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立 春 作 时 七 十 八 宋 /姜 特 立 老 觉 冬 衣 重 ,慵 便 春 服 轻 。衰 翁 脚 力 弱 ,拄 杖 乃 能 行 。八 秩 今 时 少 ,何 光 福 寿 并 。仰 惟 文 与 吕 ,盛 德 两 耆 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秩(bā zhì)的意思:指八十岁的高龄。
春服(chūn fú)的意思:指春天穿的衣服,比喻物品或事物的更新换代。
冬衣(dōng yī)的意思:冬天穿的衣服
福寿(fú shòu)的意思:福寿是一个合成词,由“福”和“寿”两个字组成。福指幸福、幸运,寿指长寿、健康。福寿的基本含义是指幸福和长寿。
脚力(jiǎo lì)的意思:指行走时的力量和速度。
今时(jīn shí)的意思:指现在的时代、当前的时候。
盛德(shè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德行高尚、品德优良。
耆英(qí yīng)的意思:指年纪大而有才华的人,也指年长而有经验的人。
衰翁(shuāi wēng)的意思:指年老体衰的人。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 翻译
- 总是觉得冬天的衣服穿起来沉重,春天的衣服则显得轻松。
年迈体弱的老人,行走都需依赖拐杖。
如今八十岁的人已经不多见,谁又能拥有如此长久的福寿呢?
我们仰望文与吕两位,他们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 注释
- 老觉:总是感觉。
冬衣:冬天的衣服。
重:沉重。
慵:懒散。
春服:春天的衣服。
轻:轻松。
衰翁:年迈的老人。
脚力:体力。
弱:虚弱。
拄杖:依赖拐杖。
乃:才。
能:能够。
行:行走。
八秩:八十岁。
今时:现在。
少:稀少。
何人:谁。
福寿:福气和寿命。
并:同时拥有。
文与吕:指代两位有德行且年长的人物(具体人物未知,可能是历史上或文学中的典型长者)。
盛德:高尚的品德。
两耆英:两位德高望重的杰出人物。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在立春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年老体衰的感受以及对长寿和美德的感慨。首句“老觉冬衣重”描绘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连穿衣服都觉得沉重;“慵便春服轻”则暗示春天的到来也无法带来往日的活力,轻便的春装穿在身上也显得无力。接下来,“衰翁脚力弱,拄杖乃能行”直接描述了行走困难,需要依赖拐杖的情景。
诗人以“八秩今时少”感慨自己已年届八十,这样的高龄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感叹人生短暂,健康不再。“何人福寿并”表达出对同辈中能有同样长寿且福气的人的羡慕。最后两句“仰惟文与吕,盛德两耆英”,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文与吕(具体指哪两位历史人物未明,可能是文天祥和吕祖谦等)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己高尚品德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个人生活细节展现了岁月沧桑和个人境遇,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长寿与美德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人牡丹
桃源分散恨无期,忽意江城见有时。
歌绕醉围抛不得,几人终夜起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