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八木耳》全文
- 鉴赏
此诗描绘了对木耳这种食材的独特品味与欣赏。首句“蔬肠久自安”,以“蔬肠”喻指清淡的饮食习惯,表达出诗人长久以来对简单素食的喜爱与适应,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接着,“异味非所?”一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寻常食物之外的特别味道的好奇与期待,暗示了对木耳这一特殊食材的兴趣。木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这里被赋予了超越普通蔬菜的意义,成为一种值得探索和品味的美味。
“树耳黑垂聃”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木耳比作从树木上垂下的黑色耳朵,形象地描绘了木耳的形态,同时也暗示了其生长于自然界的独特环境。这里的“聃”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暗含着木耳具有某种超凡脱俗的特质。
最后,“登盘今亦乍”则描述了将木耳送上餐桌的情景,一个“乍”字,既表现了对这道菜肴新鲜出炉的惊喜,也体现了对木耳这一食材在日常饮食中出现时的新鲜感和不同寻常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对木耳这一食材的独到品味,更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美食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万善驿登太行山晚至星轺雷雨暴至衣尽湿
朝跻太行巅,暮宿太行麓。
层峦入青冥,百里立苍玉。
凌风一停车,冀豫俱在目。
茫茫平野开,直见黄河曲。
维南有崧高,宾对称仲叔。
秀色分天中,神功奠坤轴。
石径缘岧峣,颠崖俯苍木。
古来重设险,三城接云矗。
因之千载怀,壮志非辕局。
谁能静边尘,再睹尧风俗。
斜阳阴云兴,急雨过倾覆。
沾濡不足云,震雷动予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