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其一》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练练兰溪秀,家家玉树荣。

兴安才子,艮老是先生

师与三冬学,诗专五字城。

官才祭灶,作么便铭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才子(cái zǐ)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的人,特指文学才子。

冬学(dōng xué)的意思:指在冬天学习。

官才(guān cái)的意思:指在官场上有才干的人。

祭灶(jì zào)的意思:祭祀灶神,表示尊重和感恩家庭中的灶神,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老是(lǎo shì)的意思:经常,一直

练练(liàn liàn)的意思: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铭旌(míng jīng)的意思:铭记在心,永远怀念。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五字(wǔ zì)的意思:指由五个字组成的词语,也可以指五个字的成语。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兴安(xīng ān)的意思:安定、平安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五字城(wǔ zì chéng)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机巧、灵活聪明。

注释
练练:形容兰溪景色清秀。
玉树:比喻美好的家庭或人才。
兴安:地名。
艮老:指有威望的长者。
三冬:三个冬季,表示长时间的学习。
五字城:形容诗作以五言绝句为主。
祭灶:古代习俗,每年冬至后举行祭祀灶神的活动。
铭旌:墓志铭的旗帜,表示准备身后之事。
翻译
兰溪边的景色优美,家家户户都种植着玉树繁茂。
在兴安县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艮老就是其中的长者和先生。
他向老师学习了整个冬季,诗歌创作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他刚刚得到一个官职,还未到祭祀灶神的时候,就已准备好了墓志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风光与赞美地方才子的诗句。开篇“练练兰溪秀,家家玉树荣”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繁华如织的自然景象,其中“练练”形容溪水清澈,“兰溪”和“玉树”则喻指村庄中的美好与和谐。接着,“兴安有才子,艮老是先生”表达了对地方才子的赞赏以及尊重当地的学者。

诗人在“师与三冬学,诗专五字城”中写出了学习之道不易,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专注和追求。其中“三冬”暗示了长时间的刻苦钻研,而“五字城”则是对古代五言绝句形式的一种肯定,显示出诗人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尊重与掌握。

最后,“一官才祭灶,作么便铭旌”展示了诗人对于才能得到认可并加以赞颂的期待。其中“一官”可能指的是某个官职的获得,而“祭灶”则是古代的一种仪式,用来纪念或庆贺,“作么便铭旌”表达了一旦有了成就就会得到表彰和奖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还透露出对地方文化与人才的高度评价,以及个人对于学问与艺术追求的执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送赵廷振令海丰

无诸城外逼初冬,送客南行思不穷。

近岸芦花飘浅素,平山枫叶坠残红。

地连百粤通闽峤,路出三阳是海丰。

君去治民须德化,蛮歌和处草从风。

(0)

惜春·其一

一年春事等閒过,流水光阴柰老何。

莫惜花残难载酒,黄莺啼处绿阴多。

(0)

雨晴

人事悠悠一钓台,人间赢得好怀开。

东风醉罢鸡豚社,坐看茅檐燕子来。

(0)

城北别业

云去云来傍短檐,开荒十亩似陶潜。

春来徒笑苔钱在,秋到先凭雁字占。

茅屋日高喧燕垒,柳塘波暖落鱼铦。

门前十里春山色,怪得经旬不捲帘。

(0)

胥山子胥庙

一自将军赐剑归,夫差不觉堕雠机。

天荒地老英魂泣,国破台倾霸业违。

吴郡旧愁明月在,越江遗恨怒涛飞。

灵祠寂寂空山里,老树苍藤掩夕晖。

(0)

题画

石床幽许山灵护,书阁晴当峭壁开。

白日高林清啸罢,海云飞过翠屏来。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