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久雨三首·其一》
《久雨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繁阴五日积雨九天

衣冠泥涂陵陆深渊

忘屦已乘橇,舍车始思船。

曰余蹈沧海良知适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繁阴(fán yīn)的意思:指事物繁荣昌盛的状态

积雨(jī yǔ)的意思:指雨水连绵不断地下,积聚成水。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良知(liáng zhī)的意思:指人内心的良善、正直的道德心。

陵陆(líng lù)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超越了同类中的其他人或事物,独占鳌头,居于首位。

泥涂(ní tú)的意思:比喻言辞低下,不堪入目。

深渊(shēn yuān)的意思:指非常危险、困难、险恶的境地或局面。

适然(shì rán)的意思:恰当地、合适地

时适(shí shì)的意思:合适的时候

五日(wǔ rì)的意思:指时间短暂,只有五天。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阴过(yīn guò)的意思:指坏事或不好的事情已经过去或已经解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时间降雨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所呈现的深刻变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适应与思考。

首句“繁阴过五日,积雨迷九天”,开篇即营造出浓厚的雨季氛围。连续五日的浓密阴云,使得天空仿佛被积雨所笼罩,视线模糊,难以分辨天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雨水之多和时间之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接着,“衣冠亦泥涂,陵陆成深渊”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对地面的影响。原本平整的道路和高地,因雨水的冲刷而变得泥泞不堪,甚至形成了深坑。这一景象既展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忘屦已乘橇,舍车始思船”则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恶劣天气时的适应策略。在无法行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使用橇来代替步行;而在陆路交通受阻后,又转而考虑利用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在特定情境下采取的灵活应对措施。

最后,“曰余蹈沧海,良知时适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平静。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雨水洗礼后,诗人似乎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通过“蹈沧海”(踏浪)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也体现了他内心的一种超脱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人类智慧与适应能力。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胡笳曲·十一拍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
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杯。
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
至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

(0)

渡瓜洲

跨江半壁阅千帆,虎在深山龙在潭。
当日本为南制北,如今翻被北持南。
眼前风景异山河,无柰诸君笑语何。
坐上有人正愁绝,胡儿便道是偻儸。

(0)

十六拍

乃知贫贱别更苦,况我飘转无定所。
心怀百忧复千虑,世人那得知其故。
娇儿不离膝,哀哉两决绝。
也复可怜人,里巷尽呜咽。
断肠分手各风烟,中间消息两茫然。
自断此生休问天,看射猛虎终残年。

(0)

十七拍

江头宫殿锁千门,千家今有百家存。
面妆首饰杂啼痕,教我叹恨伤精魂。
自有两儿郎,忽在天一方。
胡尘暗天道路长,安得送我置汝傍。

(0)

临岐钱别

圣恩优许力求田,把酒临岐钱一杯。
台阁是非远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
竟追范蠡归湖去,不管胡儿放马来。
强圉倘殷如孔棘,也应定策救时危。

(0)

鼠第一百四十二

萱草秋已死,岁暮有严霜。
落日渭阳明,涕泪溅我裳。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