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于潜县,知有老聃族。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菖蒲(chāng pú)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洁无私,不受外界诱惑的品质。
初试(chū shì)的意思:初次尝试或初次经历。
大小(dà xiǎo)的意思:形容物体的尺寸大小。
登科(dēng kē)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授予功名或官职。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居然(jū rán)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常常带有一定的惊讶、不可思议的意味。
机锋(jī fēng)的意思:指智慧、才智出众,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应对。
家山(jiā shān)的意思:家乡的山
可爱(kě ài)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让人感到可爱、讨人喜欢。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明烛(míng zhú)的意思:明亮的蜡烛,比喻明智、聪明。
气歇(qì xiē)的意思:指气息短促,呼吸不畅。
仕版(shì bǎ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唐家(táng jiā)的意思:指唐朝的家族或后代,也用来形容一个家族中有多位杰出人物。
王气(wáng qì)的意思:指君主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乡客(xiāng kè)的意思:指来自乡下的客人,也指在外地的乡亲。
应对(yìng duì)的意思:应对指的是面对困难、挑战或问题时,采取合适的行动和策略来应付或解决。
幽谷(yōu gǔ)的意思:幽谷指的是深山中幽静的山谷,也用来形容偏僻、隐蔽的地方。
芝兰(zhī lán)的意思:指高尚、优秀的人或事物。
支散(zhī sàn)的意思:支散指事物分散、散乱,没有组织或秩序。
重午(chóng wǔ)的意思:指太阳高照的正午时分,也比喻事情到了关键时刻。
- 翻译
- 我来自安徽的潜山县,知道这里有个古老的聃姓家族。
唐代的王气已消退,孙氏分支分散在幽深山谷中。
家族中出仕的人不少,墙上挂着科举及第的名录。
每个孩子都惹人喜爱,无论大小都像芝兰般芬芳。
大的孩子初次考试归来,眼神明亮如炬。
年幼的孩子已经开始读书,应答问题机智敏捷。
端午节时,异乡客也遵循习俗喝菖蒲酒。
年老时,我隐居在家山,仿佛在梦中打开诗卷。
- 注释
- 我:代词,指诗人自己。
于潜县:地名,安徽省潜山县。
老聃族:指老子(聃)的后裔。
王气:古代帝王的气象,此处指唐朝的影响力。
孙支:指唐朝孙氏的分支。
仕版:仕途,做官的机会。
登科录:科举及第的名单。
芝兰馥:比喻子孙贤良,有美德。
初试:首次参加考试。
两眼如明烛:形容眼神明亮,洞察力强。
应对机锋速:反应敏捷,能迅速应对问题。
重午:端午节。
菖蒲:一种草药,端午节有饮菖蒲酒的传统。
老去:年老。
诗牍:诗卷,古代写诗的纸张。
- 鉴赏
这首宋诗《壬戌重午于潜李氏作》是陈藻所作,描绘了诗人到访于潜县的所见所感。首句“我来于潜县”开门见山,点明行踪。接着,“知有老聃族”暗示当地有老子后裔的渊源,增添了历史文化的气息。
“王气歇唐家,孙支散幽谷”暗指唐朝盛世已过,李氏家族分支分散在偏远的山谷中,流露出一种历史变迁和家族衰落的感慨。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当地的仕宦氛围,“居然多仕版,壁列登科录”,显示出这里虽然地处偏僻,但仍有读书人追求功名,墙上挂着进士名录,显示出浓厚的书香门第气息。
“生儿皆可爱,大小芝兰馥”赞美当地人家的孩子们聪明伶俐,如同芝兰般芬芳,富有教育和人才辈出的意味。后两句“大者初试归,两眼如明烛”形象地描绘了大孩子们初次考试归来,眼神明亮,充满希望,而“小者才读书,应对机锋速”则展现了小孩子们读书聪明,反应敏捷。
最后,诗人以端午节为背景,“他乡客重午,菖蒲随饮俗”描绘了异乡人在端午节习俗中品饮菖蒲酒的情景,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而“老去卧家山,如梦开诗牍”则表达了诗人年迈时闲居山野,仿佛在梦境中翻开诗书,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于潜县的风土人情和家族文化,展现了宋代乡村生活的风貌,以及诗人对知识传承和人才成长的赞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龙门洞
我来香积寺,清晨历龙门。
孤峰撑苍昊,大壑裂厚坤。
古穴吹腥风,峭壁挂爪痕。
水浮石楠花,崖络菖蒲根。
横策意未餍,褰裳探其源。
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
须臾苍云合,便恐白雨翻。
东走得平野,万里扶桑暾。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