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俗从鸡卜,夷风惯象耕。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袁 南 宁 明 /王 稚 登 九 疑 何 处 是 ,书 托 雁 西 征 。鬼 俗 从 鸡 卜 ,夷 风 惯 象 耕 。青 山 行 路 尽 ,白 发 到 官 生 。铜 柱 君 应 见 ,功 名 在 晚 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到官(dào guān)的意思:指一个人到达官职或担任官职。
功名(gōng míng)的意思: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构成]
并列式:功+名
[例句]
求取功名。(作宾语)官生(guān shēng)的意思:指官员的子弟,也指官僚主义。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鸡卜(jī bǔ)的意思:指凭空猜测或没有根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和结果。
九疑(jiǔ yí)的意思:形容人对事情疑虑重重,心中忧虑不安。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晚成(wǎn chéng)的意思:指人晚年才能成功或成就大事。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稚登的《寄袁南宁》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对功名迟来的感慨。首句“九疑何处是”,以九疑山的传说起兴,暗示友人所在之地遥远难寻,寄寓了对袁南宁的牵挂。接下来的“书托雁西征”则通过鸿雁传递书信,表达了对彼此音信往来的渴望。
诗中“鬼俗从鸡卜,夷风惯象耕”描绘了边地风俗,用神秘的占卜和象耕牛犁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友人身处异域的独特环境。接着,“青山行路尽,白发到官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自己年华老去却功业未成的无奈。
最后两句“铜柱君应见,功名在晚成”以“铜柱”象征边疆的界标,暗示友人身处边关,而诗人坚信即使功名来得晚,也终将有所成就。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含蓄,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友情和仕途的深深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寿李宫监
二十承恩拜奉车,年年青鬓侍彤除。
天闲乍给新调马,御带仍悬旧赐鱼。
清切星辰萦剑佩,郁葱云雾袅簪裾。
入朝花夺宫袍锦,下直藜分秘殿书。
曾为脱骖知越石,未应题赋荐相如。
金茎大有长生露,乞取君王万岁馀。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