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沙 弥 文 信 大 悲 颂 宋 /黄 庭 坚 通 身 是 眼 ,不 见 自 己 。欲 见 自 己 ,频 掣 驴 耳 。通 身 是 手 ,不 解 著 鞭 。白 牛 懒 惰 ,空 打 车 辕 。通 身 是 佛 ,顶 戴 弥 陀 。头 上 安 头 ,笑 杀 涪 皤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牛(bái niú)的意思:指纯白无斑的牛,比喻品质纯正、无瑕疵的人或事物。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车辕(chē yuán)的意思:指驾驭车辆的最前面的两匹马,也泛指主要的力量或关键人物。
顶戴(dǐng dài)的意思:指互相尊重、互相礼让。
涪皤(fú pó)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风度丑陋或粗俗。
懒惰(lǎn duò)的意思:形容人懒惰,不肯努力奋斗,无所作为。
弥陀(mí tuó)的意思: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头上(tóu shàng)的意思:指在头部上方或顶部。
自己(zì jǐ)的意思:指个人,表示一个人独立思考、做事、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头上安头(tóu shàng ān tóu)的意思:指自己头上安着一块砖头,形容担负着重责任或压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沙弥文信大悲颂》中的片段,以独特的比喻手法表达了深刻的禅意。诗人通过描述沙弥(初出家的小和尚)的形象,寓言般地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解脱困境。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形象地描绘了沙弥虽然具备观察世间万物的眼睛,却未能看清自己的本性,暗示修行者需要深入内省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欲见自己,频掣驴耳",进一步强调要认识自己就像驾驭顽固的驴子,需要不断调整和引导,才能使心灵有所觉醒。
"通身是手,不解著鞭",寓意沙弥虽然有许多能力,但若不懂得运用智慧去引导自己的行为,就如白牛拉车,徒劳无功。
"白牛懒惰,空打车辕",形象地刻画了沙弥的懈怠与迷茫,即使付出努力,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也是无效的。
"通身是佛,顶戴弥陀",表明沙弥虽然追求佛道,但若不能超越自我,只是在形式上模仿,如同头上戴着佛像,缺乏内在的觉悟。
"头上安头,笑杀涪皤",最后一句以幽默的方式指出,如果一味地在表面上追求佛法,而不触及核心,就会显得可笑,如同涪皤(古代传说中的愚人)一般。
整首诗寓教于乐,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修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智慧和行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古七十首·其二十九谢仆射混游览
顾此有尽日,慨焉生游思。
讯谍纷委驰,解者应自寄。
清池届丛薄,沿洄信疲驷。
层观景风返,乔陵紫云憩。
跳波悦文鳞,回阳暖栖翅。
黄菊何棻蕤,萧条得其意。
时序非良适,取足竟有会。
寤叹言故欢,幽芳徒延迟。
彼境如可欣,合并安所事。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