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靖 节 先 生 祠 下 宋 /邓 肃 五 柳 归 来 昔 陶 公 ,七 闽 召 还 今 邓 子 。不 将 出 处 作 殊 观 ,便 了 陶 邓 先 生 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了(biàn liǎo)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经了结、结束。
不将(bù jiāng)的意思:不屈服,不投降,不妥协
出处(chū chù)的意思:指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七闽(qī mǐn)的意思:形容人多,热闹非凡。
殊观(shū guān)的意思:指观察、看待问题或事物的角度、方法与众不同。
陶公(táo g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陶瓷器一样光洁无瑕,无可挑剔。
五柳(wǔ liǔ)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出众,多才多艺。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 注释
- 五柳:指代陶渊明,因其曾自号"五柳先生"。
归来:回归田园或隐居生活。
昔:过去。
陶公:陶渊明。
七闽:泛指福建省。
召还:被召回任职。
今:现在。
邓子:指代某位被召回的人物。
作殊观:区别对待或赋予特殊意义。
无生死:超越生死,不以世俗升迁为念。
- 翻译
- 五柳先生归隐的日子,就像昔日的陶渊明。
如今,邓子被召回福建,如同陶公当年的使命。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靖节先生祠下》。诗中的“五柳”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高士嵇康,他隐居在河南淮阳的五柳庄,以清高自守而闻名;“陶公”则是指晋代的文学家陶渊明,他辞官归田,过着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位古代人物的隐逸精神,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
“七闽”在这里可能是指邓肃本人,他被召还,意味着他从官场中解脱出来,可以回到自己的田园生活。诗中的“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无生死”,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认为隐逸和在世的区别并不重要,关键是内心的自在与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隐逸之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越生死看待问题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人对于世俗束缚的不满和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怀此地
出处各有在,何者为陆沉。
幸无迫贱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门未岖嶔。
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万全焉可寻。
行行念归路,眇眇惜光阴。
浮生如过隙,先达已吾箴。
敢忘丘山施,亦云年病侵。
力衰在所养,时谢良不任。
但忆旧栖息,愿言遂窥临。
云间日孤秀,山下面清深。
萝鸢自为幄,风泉何必琴。
归此老吾老,还当日千金。
在郡秋怀二首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
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
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
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
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
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
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
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
露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
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庭芜生白露,岁候感遐心。
策蹇惭远途,巢枝思故林。
小人恐致寇,终日如临深。
鱼鸟好自逸,池笼安所钦。
挂冠东都门,采厥南山岑。
议道诚愧昔,览分还惬今。
怃然忧成老,空尔白头吟。
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焉
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圣达有由然,孰是无心者。
一郡苟能化,百城岂云寡。
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
感初时不载,思奋翼无假。
闲宇常自闭,沉心何用写。
揽衣步前庭,登陴临旷野。
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
愿言采芳泽,终朝不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