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豕斯突,何取于缚。
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饥而噫。
鸡兮豕兮,死以是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于忽操(其三)》。诗中通过对鸡和猪的生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命运不可预测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食物来源的思考。
“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可预测和无法把控的无奈情绪。"谓鸡斯飞,谁得而羁。谓豕斯突,何取于缚。" 这几句则是通过鸡飞猪跳来比喻那些看似自由的生命实则受困于现实的束缚。
“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饥而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虽然周围的生物被人类作为食物,但诗人自身却在挣扎于饥饿和贫困中。
最后,“鸡兮豕兮,死以是兮。” 这两句则直接指出了这些生命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宿命,"兮"字在这里读作"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乱山缺处城楼呀,双旗萧萧晚吹笳。
烟深绿桂临绝壑,霜落残濑鸣寒沙。
废台已无隐士啸,遗宅上有高人家。
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
杯羹最珍慈竹笋,瓶水自养山姜花。
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
少年远游无百里,一饥能使行天涯。
岂惟惯见蓬婆雪,直恐遂泛星河槎。
故巢肯作儿女恋,异境会向乡闾誇。
一杯径醉帻自坠,灯下发影看鬖髿。
关路谁非观国宾,此君肝胆独轮囷。
故家遗俗欲坠地,博士议郎方要人。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骎马踏京尘。
敕中墨色如鸦湿,日待东归一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