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雄伟的楼阁矗立于湘水之畔,其气势磅礴,仿佛要压倒周围的山色与江景。诗中“十里接银场”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楼阁所在的场景描绘得极其壮观,仿佛从远处就能看到银光闪烁的景象,延伸出十里之遥。这不仅展现了楼阁的宏伟,也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和地位的重要。
“前代茭源曾置监”这一句则在历史的维度上为这座楼阁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茭源,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曾置监”则意味着这里曾经是监管、管理或象征某种权威的地方。这样的描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对这座楼阁背后的故事产生了遐想。
最后一句“层楼压湘水,过江山色入凭栏”更是将楼阁的壮丽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楼阁如同巨人般屹立,似乎能将湘水和周围的山色都纳入眼底,让人不禁想要靠近,倚靠栏杆,细细品味这份壮丽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宏大又深邃的艺术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层峦叠嶂之间,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壮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王端太中牡丹
盈尺吐红房,春丛占上阳。
佳名过百品,绝艳冠群芳。
嫩玉舒韶脸,鲜霞避晓光。
楚妃殊众色,洛浦谢浓妆。
露重珠如缀,风回麝不香。
倦游稀爱赏,得此浣愁肠。
樊口
回舟武昌郭,暂往樊水上。
樊水何清冷,樊山亦孤壮。
寿藤验百岁,乔木过十丈。
绝俗殊崎岖,攀缘幸可傍。
林端见渔舍,户牖相背向。
鸡犬鸣云中,神仙岂殊状。
昔闻元次山,于焉寄荒浪。
邻里俱已非,陵谷平得丧。
茅茨固微物,芜灭不可访。
向乏数卷书,终随众人葬。
清时易直道,末俗摈高尚。
陈迹成渺茫,孤吟屡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