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进士宋翔仲书室·其二》
《寄题进士宋翔仲书室·其二》全文
元 / 傅若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闻道蔗南脩竹里,小堂清诵夜常勤。

烟中谷响遥相答,月下泉流静始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谷响(gǔ xiǎng)的意思:指谷物在储存或加工时发出的声音,比喻事物的兴盛或充实。

泉流(quán liú)的意思:形容泉水流动的样子。也比喻文采或才情流溢不断。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下泉(xià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向下流淌,比喻德行高尚的人不计较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中谷(zhōng gǔ)的意思:指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也可指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室主人勤奋读书的生活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声响与书室内的活动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幽静的氛围。

首句“闻道蔗南脩竹里”,以“蔗南”点明地点,暗示书室位于竹林深处,环境清幽。接着“脩竹”二字,不仅描绘了竹林的茂盛,也暗喻了书室主人高洁的品格和深邃的学问。这一句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静谧雅致的空间背景。

次句“小堂清诵夜常勤”,直接点明了书室主人的行为——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这里的“清诵”不仅指出了读书时的专注与虔诚,也暗示了知识的汲取如同清泉般纯净而深刻。通过“夜常勤”三字,诗人强调了主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不因时间早晚而有所懈怠。

接下来,“烟中谷响遥相答”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引入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在烟雾缭绕之中,山谷的回声仿佛是对主人读书声的回应,这种互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心灵与外界的微妙联系。

最后一句“月下泉流静始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月光下的泉水潺潺流动,只有在静谧的夜晚才能清晰听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书室主人内心世界的隐喻——只有在心灵的平静中,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书室主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也传达了对自然与知识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之美,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傅若金

傅若金
朝代:元   籍贯: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   生辰:1303—1342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猜你喜欢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六

野死涔阳恨未央,竹书遗事总荒唐。

象于有鼻称天子,羽亦重瞳作霸王。

韶石山连三峡险,曲江水接六泷长。

南薰愿得留终古,先为炎天散早凉。

(0)

为陈茂才母瞿太君寿

高堂花发是长春,吾母同庚亦甲辰。

莱氏弄雏娱白发,荀家多子足朱轮。

草书神妙分先哲,兰膳馨香及大宾。

溪上茅茨居胜地,枝枝慈孝更霜筠。

(0)

登圭峰顶望崖门

怅望江门烟雨浓,先朝空有玉台钟。

湘妃万古馀斑竹,望帝三春在碧峰。

挥断金戈时已尽,歌残薤露去无从。

天边岛屿多遗殿,绿草离离积几重。

(0)

赠林孟阳新筑·其一

之子端居亦学禅,新闻丈室市亭边。

光吞万象非明日,香散千葩是净天。

大小罗浮当户外,东西江水到门前。

天亲无着多兄弟,共话无生及暮年。

(0)

长寿院外眺望作

珠海当门月倍明,雌雄水底应钟声。

风飘梵响千家满,雨散花香两岸清。

洋舶通时多富室,岭门开后少坚城。

霸图消歇无南武,怅望朝台古木平。

(0)

赠王璞庵移居

移家偏爱凤凰台,楼对钟山紫翠开。

天阙喜看牛首在,仙云愁别岱宗来。

凭陵海岳惟长啸,羽翼春秋且玉杯。

燕子矶南形势好,沙洲新抱石城回。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