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舍卫国,卖地取金钱。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讲(cháo jiǎng)的意思:指早晨的讲话,也比喻早晨的第一声鸡叫。
飞泉(fēi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奔涌迅猛。
福界(fú jiè)的意思:指福气所及的境地或领域。
拱树(gǒng shù)的意思:指人们互相支持、鼓励,共同进步的意思。
名僧(míng sēng)的意思:指受到广泛尊敬和崇拜的高僧,也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被公认为杰出人物。
山龛(shān kān)的意思:山龛指山间的小洞或小壑,比喻偏僻的地方或隐蔽的角落。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下筵(xià yán)的意思:指宴会结束后,主人下令收拾桌上的筵席,宾客离去。
杨枝(yáng zhī)的意思:指春天柳树枝发芽的时候。
夜禅(yè chán)的意思:夜晚静心思考问题或修炼内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天中寺中僧侣们的生活与修行场景,充满了宁静祥和的氛围。首句“福界新开划”,开篇即点出寺庙所在之地为福地,新辟的区域增添了神圣的气息。接着,“名僧共下筵”描绘了高僧们共同参与宴席的场景,虽是宴饮,却并非世俗之乐,而是精神上的聚会。
“杨枝生拱树,锡杖咒飞泉”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僧侣们日常生活的仪式感。杨枝生长于拱树之下,象征着自然与佛法的和谐共生;锡杖轻点,咒语随泉水流淌而出,寓意着佛法的净化与传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石座应朝讲,山龛拟夜禅”则进一步展示了僧侣们的修行生活。石座上进行朝夕的讲经,山洞内则拟作夜晚的禅修,体现了僧侣们对佛法的虔诚追求,无论是在日间的教诲还是夜晚的静思中,都致力于深入理解与实践佛法。
最后,“当非舍卫国,卖地取金钱”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舍卫国本是佛教故事中的圣地,此处借指理想中的清净之地,而“卖地取金钱”则讽刺了现实中人们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精神追求的现象,强调了佛法修行不应被世俗功利所玷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中寺僧侣生活与修行的细腻描绘,既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深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和孙世则以诗送别
解印踰旬君已知,新诗相寄重相违。
由来从宦无期定,不得同时受代归。
揽辔益嗟贤谊远,异乡况是故人稀。
宜春台外空回首,独整区区倦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