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大阅望郡圃齐云楼悼亡》
《春大阅望郡圃齐云楼悼亡》全文
宋 / 虞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官事谁能了,浮生迹易陈。

齐云绿荫,和泪送青春

缓带空凝月,凭栏不见人。

只应曾到处,愁极倍精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nyuèwàngjùnyúnlóudàowáng
sòng / chóu

guānshìshuínéngleshēngchén

yúnlián绿yìnlèisòngqīngchūn

huǎndàikōngníngyuèpínglánjiànrén

zhīyìngcéngdàochùchóubèijīngsh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浮生(fú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虚幻。

官事(guān shì)的意思:官方事务、政府事务

缓带(huǎn dài)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缓慢,进展不快。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绿荫(lǜ yīn)的意思:指树荫下的阴凉之地,也用来形容得到保护或庇护的地方。

凭栏(píng lán)的意思:倚着栏杆或扶栏。

齐云(qí yún)的意思:形容众多云彩聚集在一起,云层密集。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送青(sòng qīng)的意思:送别、送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春大阅望郡圃齐云楼悼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无奈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在春天的齐云楼上,面对绿荫和流逝的青春,因悼念亡者而产生的深深哀愁。"官事谁能了"揭示了诗人对繁琐公务的厌倦,"浮生迹易陈"则暗示了人生短暂且易逝的无奈。"齐云连绿荫"描绘出春天景色的凄美,"和泪送青春"更是将哀伤之情融入自然景象中。"缓带空凝月"写诗人独自凭栏,凝视明月,却无人相伴,"凭栏不见人"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只应曾到处,愁极倍精神",诗人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深切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份愁苦反而使他的精神更加集中,悲痛无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悼亡时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虞俦
朝代:宋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猜你喜欢

次韵李通甫赋中秋

秋容满苕溪,天籁生菌阁。

幽怀对萧辰,意味更冲泊。

招朋倾一盛,相与慰牢落。

抵掌谈世事,亦可资一噱。

须臾白玉盘,高挂青绡幕。

赏心与景会,喜极悲还作。

渺然望西南,慨想旧猿鹤。

岂无首丘情,归去事耕凿。

奈何朝廷上,聚铁方铸错。

弃置勿复道,洗盏更深酌。

我老倦吟诗,无悰纪行乐。

故人诗筒来,晨檐有鸣鹊。

(0)

次韵王深道寄题其弟敏道菊山

黄花有鉴能品人,俗士往往遭眼白。

独怜寂寞陶长官,到死同盟不相释。

至今采采东篱诗,千载晶光犹陆离。

獶人妙质久无记,羞对纷纷女曹儿。

子今风尘走异县,故山举头不可见。

奈何友此隐逸花,三嗅幽香意中恋。

我闻瀛堧足隑州,梦生八翼飞秋秋。

不须苦觅菊山句,晚节相期拂衣去。

(0)

瑞安县咏怀

一经逢圣世,衔诏下神州。

才陋惭无补,官卑得自由。

刑威存抚字,赋役敢诛求。

何日乘公暇,溪山策骑游。

(0)

忆秦娥·其二舟中书事

歌声闲。兰舟只隔芙蓉湾。芙蓉湾。

扇摇波影,风卷云鬟。馀音袅袅留馀欢。

双鸳飞处传情难。传情难。曲终人去,愁寄湖山。

(0)

天台渡

一江夹清浑,只向青村注。

馀云拖薄润,远霭飞轻素。

船轻顺流下,石狭奔湍怒。

苍阴布仙迹,野芳生幽趣。

山色各有旧,春情宛如诉。

徘徊良自得,泱漭又将暮。

遐瞻金碧庭,可入丹泉路。

今夜宿桃花,切莫匆匆去。

(0)

琼台西路

一夜天台雨,青鞋蹋尽沙。

添将清瀑水,湿尽碧桃花。

涉涧锄生朮,和云嚼野茶。

便无仙骨分,不敢更思家。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