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远二千里,时将四十秋。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绵 州 于 中 丞 登 越 王 楼 见 寄 唐 /李 续 早 年 登 此 楼 ,退 想 不 胜 愁 。地 远 二 千 里 ,时 将 四 十 秋 。邅 迍 多 失 路 ,华 皓 任 虚 舟 。诗 酒 虽 堪 使 ,何 因 得 共 游 。
- 翻译
- 我早年曾登上这座楼,回想起往事不禁满怀忧愁。
距离故乡遥远有两千多里,此时已接近四十个春秋。
人生曲折,常走错路,我如同白发苍苍的舟,任凭命运漂泊。
虽然有诗有酒可以消遣,但何时能与你一同畅游呢?
- 注释
- 早年: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退想:回忆回想。
愁:忧虑、忧愁。
地远:距离遥远。
二千里:极言距离之长。
四十秋:四十个年头,代指年纪大。
邅迍:形容道路曲折,人生困顿。
失路:迷失道路,比喻人生挫折。
华皓:形容头发花白,象征年老。
虚舟:空舟,比喻无所依靠。
诗酒:借指饮酒作诗的生活方式。
堪使:足以消遣。
何因:为何,什么原因。
共游:一起游玩,共享欢乐。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续的作品,名为《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重游旧地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早年登此楼,退想不胜愁。” 这两句表明诗人曾在早年来到这座楼上,如今再次登临,不禁陷入沉思之中,对过往的点滴回忆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忧愁。
“地远二千里,时将四十秋。” 诗人提及与故乡之间相隔两千里,以及自己的年岁即将到达四十岁,这是对个人生命旅程的叙述,同时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遥远。
“邅迍多失路,华皓任虚舟。” 这里的“邅迍”指的是迷茫或徘徊,“失路”意味着迷失方向。诗人用“华皓”形容月色之美丽,而“任虚舟”则是比喻自己的生命如同漂泊在无边的海洋上,没有确定的目标和依靠。
“诗酒虽堪使,何因得共游。”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有诗与酒可以排遣孤独,但仍然渴望找到知音或同路人,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