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同 日 登 青 山 偶 作 宋 /吴 芾 公 余 不 惮 陟 崔 嵬 ,三 到 谢 公 池 上 来 。下 视 众 山 俱 培 塿 ,俯 窥 尘 世 尽 氛 埃 。松 生 清 籁 醒 人 耳 ,花 褪 残 红 堕 酒 杯 。喜 与 诸 君 同 胜 赏 ,莫 辞 一 醉 少 徘 徊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红(cán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后剩下的红色部分,比喻某事物或某种情感的残余部分。
尘世(ché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尘土世界,泛指俗世间的喧嚣纷扰、浮躁繁杂的世界。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氛埃(fēn āi)的意思:形容气氛或环境十分安静、静寂。
俯窥(fǔ kuī)的意思:从高处向下窥视,比喻观察事物时态度傲慢、目光狭隘。
酒杯(jiǔ bēi)的意思:指酒杯中的酒,也比喻饮酒的场合。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培塿(péi lǒu)的意思:培养和训练人才。
三到(sān dào)的意思:表示事物达到某一程度或状态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下视(xià shì)的意思:低头看
谢公(xiè gōng)的意思:指对别人的恩惠心怀感激,表示感谢之情。
诸君(zhū jūn)的意思:诸君是一种敬称,用来称呼多人,表示对众人的尊重和礼貌。
- 翻译
- 公务之余,我不怕攀登险峻,已经三次来到谢公池边。
向下看去,群山都显得矮小,俯瞰人间,尽是尘世的烟雾和污垢。
清风吹过松林,如乐声唤醒人的耳朵,花朵凋零,花瓣落在酒杯中。
我欢喜能与各位一同欣赏这美景,不要推辞,让我们尽情畅饮,稍作停留。
- 注释
-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谢公池:指谢灵运(谢公)的故居,这里代指名胜之地。
培塿:形容山丘矮小。
氛埃:尘埃,比喻世俗纷扰。
清籁:清脆的声音,此处指松涛声。
残红:凋零的花朵。
胜赏:美好的景色。
徘徊:犹豫不决,此处指饮酒后稍作停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共同攀登高山,欣赏自然景色的情境。从字面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不羁和超脱尘世的态度。
“公馀不惮陟崔嵬”,诗人以一种不畏艰险的姿态攀登高山,展现了其勇敢无畏的一面。随后的“三到谢公池上来”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不断追求与探索。
“下视众山俱培塿”,从高处眺望时,其他山峰都变得微不足道,彰显了诗人所站立之地的雄伟。紧接着,“俯窥尘世尽氛埃”则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藐视尘世纷扰的心境。
“松生清籁醒人耳”,这里的“清籁”指的是松风的声音,它唤醒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从喧嚣中解脱出来。接下来的“花褪残红堕酒杯”则是对春日美景的一种描绘,可能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享乐现世、不惧将来的态度。
最后,“喜与诸君同胜赏,莫辞一醉少徘徊”,诗人表达了与友人们共同欣赏这份美好,并且愿意沉浸于此刻的快乐之中,不忍心马上离开。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清明怀成父
只道今年寒食晴,那知风雨在清明。
异乡逢节自感动,何况此身今老生。
为底轻辞坟墓去,不敢回首弟兄情。
悠然强作江东望,云涌如山白浪横。
晚春呈全真
九十日春馀十日,庭阴已作夏扶疏。
桃花浪暖且振接,燕子日长空废书。
故人行行重作别,倦云悠悠思定居。
及此莫孤朝与暮,易胜书礼问何如。
偶得牡丹之白者赋之
梅花当冬吐冰雪,古今已复称高洁。
春风草木争宠光,尔乃白乎无得涅。
屈原放逐楚江滨,山高水疾谁与邻。
商山山中四老人,汉且终辞肯事秦。
白山茶有涪翁赋,莲自远公仍白傅。
数公已矣不可作,风雨明朝埋玉树。
范湘监务许惠其父盘溪居士诗先往数语焉
国朝几名家,在蜀苏与范。
斯文何与人,竟作南荒窜。
盘溪诸子行,少小便精悍。
早从宜州游,句法悟骨换。
官称薄如纸,名盖越千万。
我为馀杭役,识子非楚产。
姓名问即识,一笑冰已泮。
长哦乃翁诗,亹亹无间断。
使我倾耳听,妙处惊辄叹。
前辈今远矣,俗眼易作玩。
大轴许见遗,此赐安敢慢。
行囊政尔空,得此吾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