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双 庙 镇 峡 楼 宋 /李 曾 伯 峰 巍 鳌 柱 疑 娲 立 ,地 峻 龙 门 自 禹 开 。山 色 半 昏 朝 欲 雨 ,滩 声 不 蛰 夜 何 雷 。云 屏 烟 障 相 迎 送 ,沙 鸟 风 樯 几 去 来 。徙 倚 阑 干 不 知 倦 ,一 诗 弹 压 愧 非 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鳌柱(áo zhù)的意思:指支撑大厦、重要事物的柱子,比喻重要的人或事物。
非材(fēi cái)的意思:指无才能、无能力的人。
风樯(fēng qiáng)的意思:指船上的风向标,比喻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动态。
昏朝(hūn cháo)的意思:指君主昏庸无道、统治腐朽无能的朝代。
阑干(lán gān)的意思:指没有任何收入或财物,一无所有的状态。
龙门(lóng mén)的意思:指高门槛、高难度的考试或选拔机会,也可指突破重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沙鸟(shā niǎo)的意思:指人在困境中不屈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滩声(tān shēng)的意思:指河流或海洋中水流冲击岩石或沙滩时所发出的声音。也用来形容声音宏亮、嘹亮。
徙倚(xǐ yǐ)的意思:倚靠、依赖。
倚阑(yǐ lán)的意思:倚靠在门框上看风景或观察外面的情况。
迎送(yíng sòng)的意思:迎接和送别。
云屏(yún píng)的意思:指云彩像屏风一样挡住了视线,比喻事物遮蔽或遮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心灵震撼和艺术表达上的自谦。开篇“峰巍鳌柱疑娲立”一句,以“巍”字形容山之高峻,再以“鳌柱”比喻山之雄伟,通过对比天地之间的神话巨人娲皇的形象,使人觉得山如同挺举天地的柱石。紧接着,“地峻龙门自禹开”,则是用历史典故烘托景色之险峻,暗示了诗人站在这自然与历史交织的地点感受到了时间的沉重。
“山色半昏朝欲雨”一句,通过对山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即将来临的雨气氛围,而“滩声不蛰夜何雷”则以清晰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水流湍急、声音如雷,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接下来的“云屏烟障相迎送,沙鸟风樯几去来”,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飞鸟掠过水面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云、烟、鸟、风的细致观察和描摹,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场景。
最后,“徙倚阑干不知倦,一诗弹压愧非材”则流露出诗人的自谦之意。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到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完全表达眼前的壮观,因此有了“愧非材”的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才艺的反思,也是一种文学上的谦逊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山峡、云烟、水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穿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无尽的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岳麓山用昌黎山石韵
湘江江头横翠微,岭头处处开云飞。
四围草木渍浓绿,遥望陡觉峰峦肥。
朝来奇兴顿飙发,鼓勇不厌同游稀。
纵游名山惬素愿,慰我未见如调饥。
润泉林鸟弄清籁,一路倾听穷岩扉。
飞来古寺罕人迹,未碍晨夕笼烟霏。
穹碑欲读嗟莫辨,老松盘礴惊成围。
何来异卉烂岩谷,往往触手香满衣。
烟霞啸傲洵足乐,世间名利何能鞿。
故山猿鹤正相望,速携游屐将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