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
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虫鱼(chóng yú)的意思:指微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或人。
得闲(dé xián)的意思:有空,有闲暇时间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讵几(jù j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变化或程度很小,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孔颜(kǒng yán)的意思:形容人的脸色或神情苍白无血色。
蒲苇(pú wěi)的意思:指人心志坚定,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的意志力。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其后(qí hòu)的意思:指在某个事件或情况之后
日夜(rì yè)的意思:日夜指的是白天和黑夜,常表示时间连绵不断,不分昼夜。
舍得(shè de)的意思:愿意放弃或付出一些东西,以换取更大的利益或价值。
诸人(zhū rén)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大家,所有人。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表达哲理的诗句。开篇“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直接描写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池塘环境,其中“蒲苇生其间”传递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情状。“虫鱼沸相嚼,日夜不得闲”则从动态上展示了这个自然小世界中的生态平衡和活跃景象。
紧接着,“我初往观之,其后益不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态度,起初充满好奇去观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少去关注。这可能是因为过于熟悉导致的审美疲劳,也可能是在思考中逐渐超越了对表面的兴趣。
“观之乱我意,不如不观完”则进一步揭示诗人内心的哲理思考。这里,“观之乱我意”暗示着对自然界过度的关注会干扰到内心的宁静和深思。“不如不观完”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似乎是在强调内省与精神上的自足。
最后两句“用将济诸人,舍得业孔颜。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则转向了更深远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这里的“用将济诸人”表明诗人对社会大义的关怀,而“舍得业孔颜”则是在强调一种精神传承,即便是放弃物质上的成就,也要保持像孔子那样高尚的品格。“百年讵几时,君子不可闲”则是在告诫读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君子的修养和责任都是不可以懈怠的。
整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池塘生态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社会责任的反思,是一首集自然观察、个人感悟与哲理思考为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