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尔(bù ěr)的意思:不是你,不属于你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可悯(kě mǐn)的意思:可悯指可怜、可叹。
仁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有仁慈之心的人,善良、宽厚、怜悯他人的人。
生民(shēng mín)的意思:指民众,人民。
汤火(tāng huǒ)的意思:指家中炊灶的火,比喻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同命(tóng mìng)的意思:指命运相同,遭遇相似的人。
衣被(yì pī)的意思:衣物和被子,指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
用心(yòng xīn)的意思:用尽心思,付出努力
在斯(zài sī)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在特定的状态或位置上。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的《追和程春海先生橡茧十咏原韵》系列中的第七首,主题为“煮茧”。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蚕的同情与敬意,以及对人类利用蚕丝制作衣物的深刻思考。
首句“同命蹈汤火”,以“汤火”比喻煮茧的过程,形象地描绘了蚕在这一过程中的痛苦与牺牲,同时也暗含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时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接着,“吾怜蚕此时”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蚕的同情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要为世衣被,不尔安得治”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蚕的重要性——它们的牺牲是为了人类社会的需要,为了提供衣物,维持社会的秩序与文明的发展。这里不仅体现了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也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所求补生民,可悯不在斯”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强调了蚕丝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在于它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这里的“生民”泛指人民,强调了蚕丝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最后,“我观古仁人,用心如见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敬仰之情,他们深思熟虑,用心良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与精神财富。这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也是对当下人们在面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时应持有正确态度的呼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蚕丝产业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传递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智慧的尊重与传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癸酉九月十五日于养心殿殿门外用鸟枪连毙逆匪二名十月十二日上命承恩公和世泰宣旨赐名威烈枪敬佩殊恩恭成长律
不数当时突火枪,熙朝武备制尤良。
发机连毙逾垣盗,飞弹双歼能语狼。
威烈嘉名恩肇锡,斗星妙用习毋忘。
戢兵肄武俱家法,合以皋比珍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