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来蜀魄,屋破绝燕禽。
《即事二首·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麦子成熟后,气候由温暖转为略带清寒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首句“四月麦已熟”,点明时间与主要景象,麦子的成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到来。接着,“清寒久不禁”则暗示了气温的变化,虽是初夏,但清寒之气并未完全消散,给人以凉爽而略带凉意的感觉。
“林深来蜀魄,屋破绝燕禽”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林间穿梭、在屋檐下筑巢的场景。蜀魄,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借指林中的鸟鸣声;燕禽,指的是燕子等鸟类。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氛围。
“幽屏儿仍出,贫居病更侵”则转向了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幽屏,可能是指隐居或偏远的地方;儿仍出,可能是指孩子仍然外出玩耍;贫居,表明诗人生活的贫困;病更侵,说明身体状况不佳。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物质和健康上的双重困扰。
最后,“萧然北窗下,趺坐独求心”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萧然,形容环境的清冷或心境的孤寂;北窗下,可能象征着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趺坐,盘腿而坐,是一种静心的姿态;独求心,强调的是内心的寻求与平静。这句诗展现了诗人试图在孤独与清冷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生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寿芳恭三友归安吉
此心偏向寂寥难,学至寂寥心自安。
杨柳忽惊秋色晚,芭蕉不耐雨声寒。
白云深处人相别,明月圆时我独看。
极目吴天征棹远,渡头斜日落枫丹。
送当上人归四明
数载相随见子情,今朝难使别离轻。
此心恰似寒潮水,直送征帆到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