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到处(dào chù)的意思:四处,各个地方
峒人(dòng rén)的意思:指聪明、机智的人
合十(hé shí)的意思:合十是指将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表示恭敬、祈祷、祝福或感谢。
九司(jiǔ sī)的意思:九个部门,指古代官员分为九个司的制度。
佩觿(pèi xī)的意思:佩戴有觿的器物,比喻有才能的人,也指有才能的人所佩戴的器物。
佩韘(pèi shè)的意思:佩韘是指佩带鞍辔,韘是指鞍前的挂物。比喻身负重任,肩负使命。
人民(rén mín)的意思:指代广大的人民群众,强调人民的集体力量和作用。
十九(shí jiǔ)的意思:十九表示数量大,形容很多。
同伦(tóng lún)的意思:指人们在共同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同轨(tóng guǐ)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目标、方向或行动相同,步调一致。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象胥(xiàng xū)的意思:指人物形象或事物特征非常相似。
谕蒙(yù méng)的意思:谕蒙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亲自教导学生或普及知识,使其受益。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椎结(zhuī jié)的意思:椎结是指木料中纹理相互交错,形成坚固的结构。比喻事物结构紧密,不易分解或解决。
- 鉴赏
这首诗《文同义学联》由清代诗人李彦章所作,通过对“合十九司徭峒人民”与“通一万里象胥文字”的描绘,展现了文化融合与教育普及的宏大愿景。
首先,“合十九司徭峒人民,至今已同轨同伦”,这句话描绘了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后,已经达到了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一致性。这里的“轨”和“伦”分别指代了规则与伦理道德,强调了文化的同化与统一。
接着,“新学顿殊椎结俗;通一万里象胥文字,到处有佩觿佩韘,边城能识谕蒙书”,这一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新学顿殊”、“通一万里象胥文字”等表述,诗人表达了对知识传播与文化理解的重视。尤其是“到处有佩觿佩韘,边城能识谕蒙书”,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普及的程度,即使在偏远的边疆城市,人们也能接触到启蒙教育,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与文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文化融合的成果,更强调了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民族团结中的关键作用。它反映了诗人对于构建和谐多元社会的美好愿景,以及对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