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外雨声那厌听,风前石发岂堪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窗(bì chuāng)的意思:指窗户上的玻璃或窗格透出的碧绿色光彩。
层台(céng tái)的意思:指高高的台阶或楼梯。
道士(dào shì)的意思:指道教的修行者、信奉道教的人。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桂林(guì lín)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同桂林山水一般。
寒生(hán shēng)的意思:指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形容人在贫苦困难的条件下长大。
茅山(máo shān)的意思:指道家的一派,也泛指道家修行的地方。
茅君(máo jūn)的意思:指天下间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披卷(pī juàn)的意思:指将卷子展开或展示出来,形容公开、宣布或公布某种事物。
山道(shān dào)的意思:山间的小道,也指行路艰难。
石发(shí fā)的意思:形容头发稀疏、稀疏无力的样子。
疏疏(shū shū)的意思:稀疏、不密集;不紧密、不严密。
喜得(xǐ de)的意思:获得喜悦、欢喜的意思。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酬张伯雨寄茅山志》表达了诗人对茅山道士的仰慕和对书信中内容的欣喜之情。首句"恨余未识茅君面"流露出对未曾亲见茅山道士的遗憾,而"喜得茅山道士书"则转而为收到书信的喜悦所替代。接下来的两句"灯外雨声那厌听,风前石发岂堪梳"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书信阅读中的情景,即使窗外风雨交加,室内石发微动,也未能打断他的专注。
"碧窗云气寒生楮"通过描绘窗边纸张上仿佛生出寒气的景象,烘托出书卷的高雅与深沉,而"清室丹珠夜绕厨"则以夜间丹珠般的文字在室内环绕,进一步强化了读书时的静谧与神秘感。最后两句"梦到层台夜披卷,桂林风动月疏疏"以梦境收尾,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光下翻阅书籍,仿佛置身于桂林般的美景之中,增添了诗意的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阅读中获得的精神满足和心灵寄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藤杖赠西原道人
山人赠尔藤一枝,怪形偃蹇如蛟螭。
平生丘壑我所爱,魑魅惊走安敢窥。
梓潼当年赠桃竹,书阁照夜然青藜。
吁嗟古人迹已远,能无此物相扶持。
赵州八十始行脚,芒鞋健步双庞眉。
登山涉水览幽胜,意倦未必忘归期。
旧传化龙不复见,能解虎斗安足奇。
吾师履行极平坦,世人方寸生九疑。
云山住处本禅寂,猿鸟为伴真相知。
大千由来在脚底,要探理窟穷玄机。
鼓枻还从甬东去,出门一笑孤云飞。
憎鹃
吾闻反哺乌,至孝有纯德。
鸟中比曾参,传诵人皆识。
又闻驯化雉,翔集在咫尺。
陌上随行车,饮啄自朝夕。
嗟尔蜀幸帝,愚暗亡其国。
游魂化为鹃,物理固莫测。
一身尚羁旅,羽毛亦虚饰。
生雏百鸟巢,蝼蚁竟饱食。
春风口流血,有恨啼不息。
侯门拂笙竽,豪客纷弹射。
岂不思南归,奋飞摧短翼。
何如雉与乌,飞鸣随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