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其一》
《送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其一》全文
宋 / 文彦博   形式: 七言绝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归寂(guī jì)的意思:指人归于寂静,不再有世间的烦恼和纷扰。

华严(huá yá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演讲的辞藻华丽而丰富。

门风(mén fēng)的意思:指家族或机构的风气和传统。

潜移(qián yí)的意思:潜移指的是不知不觉地改变或转变。

西堂(xī táng)的意思:西方的堂屋,指西方的宫殿或庙堂。

夏南(xià nán)的意思:夏天南方。

小参(xiǎo cān)的意思:指小小的人、品性低微的人。

性海(xìng hǎi)的意思:指人的欲望无止境,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

野寺(yě sì)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缮、管理的庙宇或寺院。

鉴赏

文彦博所作《送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其一)》一诗,以禅宗语境为背景,展现了对僧侣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原夏南归寂照庵,潜移性海入华严。”这两句描绘了僧人顺师在夏日结束时,返回寂照庵进行结夏修行的情景。他如同潜入深邃的性海,探索华严世界的奥秘,隐喻着修行者在精神世界中的深入探索与自我超越。

“从来野寺门风拙,频与西堂受小参。”这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寂照庵作为野寺的独特之处。这里的“拙”并非贬义,而是指其自然、质朴的风格,与繁华世俗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频繁地参与西堂的小参活动,体现了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佛法的精进与实践,以及相互间的交流与学习。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僧侣修行生活的尊重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文彦博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顺师个人修行的关怀,也展现了对整个僧侣群体精神追求的敬意。

作者介绍
文彦博

文彦博
朝代: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
猜你喜欢

鹧鸪天.题平原店壁

弱质深闺十六年。娇羞未敢出堂前。

眉颦远道悲新柳,袖捲轻尘拥翠鬟。

肠欲断,意悬悬。举头何处是乡关。

临妆莫遣红颜照,收拾菱花把剑弹。

(0)

如梦令

一带晴山如沐。十里浓花似簇。

鸡犬静无声,幽绝水通茅屋。摇绿。摇绿。

门外数竿修竹。

(0)

山居杂诗·其二

闷就僧幮借贝多,醉呼田父饮亡何。

潮随峡月吟边上,云逐江风梦里过。

三宿巢痕如隔世,一家渔具漫同波。

涉春君更还朝去,谁凭池阑话种荷?

(0)

浩气吟·其八

年逾六十复奚求,多难频经浑不愁。

劫运千年弹指去,纲常万古一身留。

欲坚道力凭魔力,何事俘囚学楚囚。

了却人间生死事,黄冠莫拟故乡游。

(0)

虞美人.西湖泛舟

澹青山色深蓝水。一片空明里。湖光无日不清妍。

何况笋茶时候绿阴天。柳边亭子松边榭。

便不停桡罢。只须早向两峰过。

要看那峰今日出云多。

(0)

古诗十九首·其十九

老妇守罗帏,羞见旧衣裳。

谁家游冶儿,不念嫁时妆。

红粉倚高楼,因人还自伤。

明月为谁皎,清风为谁长。

举目皆索怀,不如归中堂。

我亦曾少年,忆欢时断肠。

幸然决绝蚤,不到悲空床。

此心何日止,橘绿柳条黄。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