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景象。画面中,牧童在广阔的草原上催促着牛群归家,夕阳西下,远处的树木在黄昏的余晖中显得模糊而美丽。这幅画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牧童与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牧童原上催归急”,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牧童在广阔的草原上忙碌地驱赶着牛群,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节奏感和紧迫感。这里的“催归急”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农耕社会中对时间的重视和对劳动的尊重。
“远树微茫带夕曛”,随着视角的转换,画家将视线转向远方,远处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模糊不清,形成了一种淡淡的美感。夕阳的余晖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调,同时也象征着一天劳作后的宁静与休息。
“前日东郊曾扈从,野人牵进沐恩频”,这两句诗则通过牧童的身份背景,增加了画面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牧童曾经跟随皇帝到东郊巡游,享受过皇家的恩赐。这样的设定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故事性,也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君民之间的联系和恩惠的传递。
整体而言,这幅画和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垂杨.留别周仲坚
秋风信早,有晚蝉细柳,夕阳烟杪。
忽唱将离,算程燕楚关河杳。
缘谁丝鬓红尘道,戍笳起、塞鸿凄草。
瞬搏沙、只影天涯,剩别肠轮绕。
如饮醇醪绝倒,记零露晓窗,夜凉亭沼。
半载萍依,东轩风月开愁抱。
年华暗换心如捣,猛枨触、襟期蓬岛。
待重来、却话巴山,春漫老。
高阳台二首·其一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画船箫鼓端阳。
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
前年此日偏相忆,有沙鸥、招得成行。
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
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
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