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啄木》
《啄木》全文
元 / 宗衍   形式: 古风

啄木江南飞,蠹虫上林

江南亦有蠹,不闻剥啄声。

蠹种日以滋,木病日以深。

啄木不啄蠹,孰慰凤凰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剥啄(bāo zhuó)的意思:剥削和压迫。

蠹虫(dù chóng)的意思:比喻危害深远、难以根除的恶劣事物。

凤凰(fèng huáng)的意思:凤凰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重生。在成语中,凤凰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崛起和重生。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啄木(zhuó mù)的意思:

即啄木鸟。《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晋 傅玄 《啄木》诗:“啄木高翔鸣喈喈,飘摇林薄著桑槐。” 前蜀 贯休 《湖头别墅》诗之三:“园飞青啄木,簷挂白蜘蛛。” 清 赵翼 《戏咏蛛网》诗:“啄木嘴画符,树蠹起受劾。”参见“ 啄木鸟 ”。

鉴赏

这首元代宗衍的《啄木》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首句“啄木江南飞,蠹虫生上林”,开篇即以江南的啄木鸟与上林中的蠹虫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的活动。啄木鸟在空中飞翔,而蠹虫则潜藏于树木之中,隐秘生长。

接着,“江南亦有蠹,不闻剥啄声”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江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也有潜在的祸害——蠹虫。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并未察觉到这些潜在的威胁,正如“不闻剥啄声”所表达的那样,一切似乎都平静无波。

“蠹种日以滋,木病日以深”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蠹虫的数量日益增长,树木的病害也日益严重,暗示着社会问题的积累和加剧。这里,树木象征着国家或社会,蠹虫则代表了那些逐渐侵蚀其根基的不良因素。

最后,“啄木不啄蠹,孰慰凤凰心”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啄木鸟是自然界中清除树木病害的重要角色,但在面对蠹虫时却未能发挥作用,这不禁让人思考:在社会中,谁来清除那些隐藏的祸害,以保护国家或社会的健康与繁荣?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所有时代的一种普遍警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寓言般地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深层含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责任的深刻关注。

作者介绍

宗衍
朝代:元   字:道原   籍贯:平江路   生辰:1309—1351

( 1309—1351)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猜你喜欢

明仁殿进讲五首·其四

黄金为带玉为檐,剑戟如林卫紫髯。

也爱儒臣勤讲读,向前轻揭虎皮帘。

(0)

和石田马学士殿试后韵

春风驰道入宫墙,青琐深沈引夕郎。

草染绿波生太液,花扶红日上披香。

声名已重千金璧,恩宠方隆七宝床。

治世斯文今极盛,九天星斗自成章。

(0)

湖上纳凉有怀吴子彦

天风吹海树,瑟瑟秋气凉。

河汉西北流,众星耿微光。

昔我同袍友,远在水一方。

相思不得见,展转清夜长。

遥闻鸣笳发,揽衣月苍苍。

(0)

与陈敬初同舟北游题饯行卷后

我爱天台陈敬初,少日辞家即远图。

上书拟献贾生策,入关便弃终军繻。

八月官河秋水大,三江亲舍暮云孤。

名成归去岁未晚,卜邻有约依东吴。

(0)

艾氏心远楼

闻子临川上,高楼万里并。

兴来时独立,心与目俱行。

野夕归鸿小,溪晴落木明。

登临何日共,作赋写平生。

(0)

镇江逢袁子方明府

京国同游两毳袍,岁阑归路各维艘。

凄风催合南河冻,寒色看成朔野高。

紫蟹著糟新点芼,黄鱼剁酢满流膏。

丹阳物品浑宜酒,试遣霜威敌醉豪。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