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号(dà hào)的意思:指声音或噪音很大。
德言(dé yán)的意思:指言辞正直,言语有道德品质。
凤仪(fèng yí)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端庄,仪态优雅。
皇基(huáng jī)的意思:皇帝的基业,指国家的根基或基础。
降德(jiàng dé)的意思:指失去道德品质或降低道德水准。
金石(jīn shí)的意思:指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也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列列(liè liè)的意思:一列一列地排列或摆放。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命期(mìng qī)的意思:命运的期限或预定的寿命。
锵锵(qiāng qiāng)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清脆。
锵金(qiāng jīn)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而有力,像金属相撞的声音。
区宇(qū yǔ)的意思:指地域范围或区域。
容则(róng zé)的意思:指待人接物时要宽容、和善,不计较小事,宽厚待人。
天临(tiān lín)的意思:形容天空阴沉,即将下雨。
行雨(xíng yǔ)的意思:行雨指行走之间下雨,形容行走时突然遇到雨天。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雍熙(yōng xī)的意思:形容国家或家族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于兹(yú zī)的意思:此时此地;在这里
云行(yún xíng)的意思:指行走迅速,如云一般飞快。
振铎(zhèn duó)的意思:指振动的钟声,比喻响亮、激昂的声音或者鼓舞人心的事物。
云行雨洽(yún xíng yǔ qià)的意思: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相处融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在举行盛大仪式时的场景,充满了庄重与威严。开篇“我后降德,肇峻皇基”表明了帝王的德行与建立伟大基业的决心。接着“摇铃大号,振铎命期”,通过具体的仪式动作,展现了帝王对国家的掌控与号召力。随后“云行雨洽,天临地持”,运用自然界的比喻,表达了帝王治理国家的宽广与深远。紧接着“茫茫区宇,万代一时”,强调了帝王统治的广阔范围和长久时间,体现了其宏大的历史视角。
“文来武肃,成定于兹”则点明了文治武功并举,奠定了国家的稳定基础。接下来的“象容则舞,歌德言诗”,描绘了文舞的场景,通过舞蹈和诗歌的形式,歌颂帝王的功德。最后“锵锵金石,列列匏丝”,形容音乐的和谐悦耳,金石匏丝代表了不同种类的乐器,共同奏出美妙的乐章。而“凤仪龙至,乐我雍熙”则以凤凰和龙的出现象征吉祥,乐声使得整个场面充满和谐与喜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帝王举行盛大仪式时的庄严与隆重,以及其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彭景醇奉议
我庵湘山麓,君家湘江尾。
共看湘山云,同饮湘江水。
君有负郭田,饱食骄稚世。
小儿探井臼,大儿了租税。
我独生事拙,饘粥每不继。
君如李大夫,时时容乞米。
永怀湖山堂,风物自闲美。
楞严初读罢,篆冷空窗几。
微风拾残红,幽鸟妨春睡。
苍苔满门巷,榆柳阴覆砌。
杖策亦窥园,悠然望层翠。
岁时无营为,祭奠修家礼。
自觉去幼安,正复不远耳。
遥知读此诗,忻然开笑齿。
次韵许叔温赋龙学铁杖歌
君不见楚竹虚心劲如铁,上有娥英洒清血。
岁寒姿含悽怆情,乱点馀花涴高节。
又不见南山紫藤亦清雅,过头标致宜老者。
一簪华发乌角巾,瘦拳扶之立松下。
何如我公蓄神物,铿然振之露风骨。
横拈倒用惊老禅,劲如紫藤节如竹。
个是云门真正脉,不学芭蕉空指月。
十方都在此杖头,视之不见纤毫隔。
说禅游戏时卓地,魔外狐禅俱胆碎。
仙郎闻是旌阳孙,文章自宜掌帝制。
从来诗句人争说,时出一篇慰衰薾。
此篇秀如望秋山,奇峰自献晴云灭。
朅来酬唱已厌饫,与公倾倒良有素。
岂惟但和铁杖诗,追从已办登山屦。
《次韵许叔温赋龙学铁杖歌》【宋·释德洪】君不见楚竹虚心劲如铁,上有娥英洒清血。岁寒姿含悽怆情,乱点馀花涴高节。又不见南山紫藤亦清雅,过头标致宜老者。一簪华发乌角巾,瘦拳扶之立松下。何如我公蓄神物,铿然振之露风骨。横拈倒用惊老禅,劲如紫藤节如竹。个是云门真正脉,不学芭蕉空指月。十方都在此杖头,视之不见纤毫隔。说禅游戏时卓地,魔外狐禅俱胆碎。仙郎闻是旌阳孙,文章自宜掌帝制。从来诗句人争说,时出一篇慰衰薾。此篇秀如望秋山,奇峰自献晴云灭。朅来酬唱已厌饫,与公倾倒良有素。岂惟但和铁杖诗,追从已办登山屦。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9867c6a72cc51e8819.html
自豫章至南山月下望庐山
扁舟秋晚离南浦,片席摇风望新渚。
扬澜大浪晴拍天,南山窈窕开莲宇。
倒樯散策一登临,便拟掩关深处住。
吾生饱食随东南,去亦无求住无取。
江山得意且题诗,从游况复皆真侣。
青灯灼灼夜窗深,对床卧听风瓯语。
忽惊忧患一笑空,便觉此生真逆旅。
隔岸庐山金碧开,月明尚记曾游处。
何当乘兴更一游,兴阑却向钟山去。
仁老以墨梅远景见寄作此谢之二首·其二
数笔何处山,领略分树石。
远含千里姿,间见复层出。
我本个中人,惯卧苍崖侧。
借路行人间,勃土相欺得。
那知一幅中,见此晚秋色。
悠然欲归去,远壑谁同陟。
旁人笑绝缨,捲卷成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