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雪(bái xuě)的意思:指纯洁无瑕的雪,也比喻清白无暇的品德或纯真无邪的心灵。
不度(bù dù)的意思:不经过思考或衡量而盲目行动。
郊寒(jiāo hán)的意思:指郊外寒冷的气候。
金针(jīn zhēn)的意思:指极细的针。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无心(wú xīn)的意思:没有心思或意愿去做某事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玉尺(yù chǐ)的意思:指严格、公正的标准或尺度。
- 翻译
- 谁在唱着春天的歌曲,仍然保持着高雅的旋律。
即使身处郊野的寒冷中,仍有坚韧的精神。
在云雾消散之际寻找,月亮缺损之时探寻。
可惜啊,尽管手中握有精准的尺子,却无法衡量细微如金针的事物。
- 注释
- 谁:指代某人。
阳春曲:春天的歌曲,比喻高尚或优美的艺术作品。
仍:仍然。
操:演奏。
白雪音:高雅的音乐,可能指《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乐曲。
郊寒:郊野的寒冷,形容环境艰苦。
犹有骨:仍然保持坚韧。
岛瘦:岛屿般的清瘦,比喻孤傲或清贫。
未无心:并未失去内心的热情。
云到散:云雾消散。
月当亏:月亮缺损。
寻:寻找。
可怜:可惜。
持:拿着。
玉尺:比喻极精确的工具或标准。
度:衡量。
金针:比喻极细小的事物或难以把握的技巧。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莘的《方壶自咏》之十,体现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高洁情操。
“谁和阳春曲,仍操白雪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他对于纯净、高雅音响的执着追求。阳春曲是古代的一种乐曲,白雪音则象征着清澈、纯洁的声音。
“郊寒犹有骨,岛瘦未无心。” 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他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郊野的寒冷如同有骨之坚硬,孤岛的瘦削却仍保留着生命的迹象。
“云到散时看,月当亏处寻。”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观察自然景物的细腻和深入。他在云散的时候细细观看,在月亮渐渐消失之际去寻找美丽的瞬间。
“可怜持玉尺,终不度金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标准的坚守。即使是最精致的工艺——用玉尺来量度,也绝不会使用世俗的金针去衡量作品的价值。这反映出诗人对个人艺术追求的执着和不妥协。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的艺术理念、他的自然观察和内心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凡尘、高洁独立的艺术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建阳范氏桂林馆见其向日娱宾亭馆已属他人诗以吊之
桂林当日如春煖,花木清妍差可款。
主人好事玉泉香,行客留题锦囊满。
桂林今日如冰寒,颓垣坏壁他人管。
穷冬莫赠范叔袍,过午谁饷子桑饭。
君不见李家偃月堂,金鱼玉佩鸣丁当。
冰山一倒扶不起,月固无恙堂已荒。
又不见董家藏金坞,翠幕珠帏贮歌舞。
谁知当时赏心事,不救后来燃脐苦。
请君听我吟桂林,悲欢成败更相寻。
人生富贵如邮传,古往今来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