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静 极 宋 /郑 清 之 磨 砖 岂 角 成 明 镜 ,打 坐 如 何 作 佛 身 。静 闹 头 头 须 认 着 ,暑 中 冰 冻 雪 中 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冰冻(bīng dòng)的意思:形容非常寒冷,寒气逼人。
打坐(dǎ zuò)的意思:指修行者盘腿坐在地上,专心静思,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宁静状态。
冻雪(dòng xuě)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雪地结冰。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磨砖(mó zhuān)的意思:指通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磨练,达到提高自己能力的目的。
闹头(nào tóu)的意思:指纷争或纠纷的起头或开端。
认着(rèn zhe)的意思:认同、承认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头须(tóu xū)的意思:指头发、胡须等长出来的样子。
头头(tóu tóu)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拥有最高权威、最高地位的人。
中春(zhōng chūn)的意思:指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
- 注释
- 磨砖:比喻无法通过外在努力改变本质。
明镜:比喻智慧或洞察力。
打坐:佛教修行中的静坐冥想。
佛身:佛教中指修行者的觉悟状态。
静闹:形容环境的安静和热闹。
头头:每一方面,各个层次。
暑中冰冻:炎热中感到清凉。
雪中春:寒冷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翻译
- 磨砖怎可能变成明亮的镜子,打坐又怎能化身为佛呢?
无论是宁静还是喧嚣,都必须有所认识,夏天也能感到如冰冻般清凉,冬天却体验到春天般的温暖。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静极》,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诗人以磨砖和打坐两个日常修行的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领悟的追求。"磨砖岂解成明镜",形象地比喻试图通过外在的磨砺无法直接达到内心的清澈如镜,暗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形式上的修行,而在于内在的觉悟。“打坐如何作佛身”,进一步强调禅定并不能自动带来佛性的显现,需要个人深入体悟和实践。
"静闹头头须认着",这里的“静”与“闹”是对立又统一的两面,诗人教导我们要在喧嚣与宁静中都能认清自我,把握生活的真谛。最后,“暑中冰冻雪中春”,以极端的气候对比,寓意即使在困境或逆境中,也要保持内心的春天,即保持希望和生机,这是对心境修炼的一种极高境界的描绘。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内心修养的重视和对生活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苏武慢 以上强村丛书,用吴伯宛据西泠词萃
破帽多情,布帆无羔,兴尽便寻溪转。
明月来时,浮云飞尽,千古翠屏宜晚。
桂棹阑桨,荷衣芰制,偏称药炉经卷。
看轻鸥、点破长烟,一望水连天远。
尝记得、雪满山阴,舟回剡曲,何必过门相见。
浩气难消,哀情谁会,万里碧空横剑。
一道虹桥,半天龙驾,尚忆幔亭开宴。
要长生、须出人间,未卜道缘深浅。
瑶华慢 赋雪
喜深惊密,试问滕神,有多少寒力。
如圆似莹,总疑是、满眼隋珠和璧。
五更书幌,早已觉、寒光穿隙。
料禽影波上渐稀,径里悄无行迹。
有人独倚危楼,望千里江山,高下同色。
坡仙饮处,甚□然、不减醉翁宾客。
等闲评论,算柳絮、梨花非白。
画堂深弦管方调,一任低垂帘额。
无俗念·等闲屈指
等闲屈指,算今来古往,谁为英杰。
耳目聪明天赋予,怎肯虚生虚灭。
去燕来鸿,飞鸟走兔,世事何时歇。
风波境界,大川不用频涉。
踏遍万户千门,五湖四海,一样中秋月。
正面相看君记取,全体本来无缺。
空里非空,梦中真梦,莫对痴人说。
便须骑鹤,夜深朝礼金阙。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赋凤仙花
菊婢标名,凤仙题品,纷纷随处成丛。
甚玉钗浑小,宝髻微松。
依旧花分五彩,毗陵画、总付良工。
谁为伴,鸡冠染紫,雁阵来红。
玲珑。
英英秀质,多想是花神,翦彩铺茸。
却易分高下,难辨雌雄。
疑把守宫同捣,端可爱、深染春葱。
开还谢,从风乱飘,好上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