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无嫌雨,幽斋景自清。
万峰烟际落,一鹭蓼边明。
吟苦神还逸,身闲病亦轻。
这首清代诗人潘德徵的《三月十五日雨坐》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山居雨后图景。首句"地僻无嫌雨"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对雨水并无厌烦之情,反而欣赏其带来的宁静。"幽斋景自清"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斋室内的景象自然显得格外清新。
接下来的两句"万峰烟际落,一鹭蓼边明",通过描绘远处峰峦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以及近处一只白鹭在蓼花丛中清晰可见,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空灵与生动。"吟苦神还逸",诗人沉浸在创作的苦吟之中,但精神却因此得到了释放和升华,感受到一种超脱的自由。
"身闲病亦轻"则写出诗人身心的放松,即使身体略有不适,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感觉轻松许多。最后两句"晚来云渐薄,片月报新晴",预示着雨过天晴,傍晚时分云层变淡,露出了一轮明亮的新月,为全诗画上了一个明亮而希望的结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山居的宁静与美好,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日日愁风,朝朝看雨,画楼闲杀鸟衣。
同是天涯,相逢总是依依。
春潮夜打山根月,送帆樯海上人归。
更凄迷,梦到深宫,露滴罘罳。
隔年踪迹曾相识,况烟迷平陆,草入荒溪。
欲待商量,如今是柳暗长堤。
绿窗人语春眠觉,道江南处处花飞。
莫搴帏,不见长安,一片斜晖。
谁在纱窗语?是梁间双燕多愁,惜春归去。
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
听半部新添蛙鼓。
小白蔫红都不见,但愔愔门巷吹香絮。
绿阴重,已如许!花源岂是重来误?
尚依然倚杏雕栏,笑桃朱户。
隔院鞦韆看尽坼,过了几番疏雨。
知永日簸钱何处?
午梦初回人定倦,料无心肯到閒庭宇。
空搔首,独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