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邦国(bā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或国际间的友好关系或同盟关系。
不肖(bù xiào)的意思:指没有孝心、没有品德的人。
垂宪(chuí xiàn)的意思:指君主垂帘听政,不亲自处理政务。
错枉(cuò wǎng)的意思:冤枉,冤屈。
股肱(gǔ gōng)的意思:股肱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思是腿和臂膀,比喻亲密的朋友或亲人,也指得力的助手。
瑚琏(hú liǎn)的意思:指珍贵的宝石。
宦官(huàn guān)的意思:指在官场中没有实权,只是做些琐碎事务的官员。也用来形容权力被剥夺或被迫退隐的人。
进贤(jìn xián)的意思:指选拔贤能之人,使其进入朝廷或组织,为国家或团体做出贡献。
来世(lái shì)的意思:指来世的生活或者来世的报应。
明圣(míng shèng)的意思:明智而圣洁的品质或行为。
权奸(quán jiān)的意思:指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
却坐(què zuò)的意思:指退避、回避、避开困境或危险的意思。
三已(sān yǐ)的意思:指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能再改变。
愠色(yùn sè)的意思:形容愤怒或不满的表情。
无愠(wú yùn)的意思:没有愠怒,心境安定。
宪章(xiàn zhāng)的意思:指国家或组织的基本法规、章程或宪法。
猗欤(yī yú)的意思:表示疑问、询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什么”、“怎么”等
昭昭(zhāo zhāo)的意思:明亮、明显、清晰可见
昭垂(zhāo chuí)的意思:昭垂是指明显地表露出来,毫不掩饰。
作则(zuò zé)的意思:指以自己为标准或准则来衡量他人或事物。
- 注释
- 时来:好时机到来。
明圣:英明的君主。
济:治理。
邦国:国家。
猗欤:赞美词。
瑚琏器:比喻有才能的人。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辅佐者。
力:力量。
进贤:选拔贤才。
黜:罢免。
不肖:无能之人。
错枉:冤假错案。
举:提拔。
诸直:众多正直的人。
宦官:宫廷内的官员。
却坐:退位。
权奸:有权势的奸邪之人。
移职:更换职位。
践:登基。
若惊:小心翼翼。
愠色:怒容。
昭昭:光明磊落。
宪章:法制。
作则:树立榜样。
- 翻译
- 时机来临遇到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之道得以施展。
我如同珍贵的瑚琏,倾尽全力辅助朝廷。
选拔贤良,罢免无能,纠正冤假错案,提拔正直之人。
宦官退位,权臣换岗,政治环境焕然一新。
每次登基都如履薄冰,但从未流露不满。
光明正大的法制昭示天下,为后世树立榜样。
- 鉴赏
这首诗是皇甫镈在唐朝创作的,名为《赋四相诗(其三)》。皇甫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这段文字并非完整的诗歌,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作者对于明君圣主、治国安邦以及贤能之士的推崇。
“时来遇明圣,道济宁邦国。” 这两句表达了对明智君主的赞颂,指出在这样的领导下国家得以安宁。"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 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贡献自己力量和才华以服务国家的决心。
“进贤黜不肖,错枉举诸直。” 这两句体现了理想中的政治原则,即提拔德才兼备之士,抑制不肖之徒,同时强调公正无私的评价标准。"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 描述的是在这样的治理下,贪官污吏受到惩处,他们的位置被革除。
“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这里的“载践”指的是君主登基,“每若惊”表明每一次君主行事都如同惊雷一般震撼人心,而“三已无愠色”则显示了君主在三次重大行动之后依然保持着不动声色的威严。
最后两句“昭昭垂宪章,来世实作则。” 表达的是希望这些理想的政治行为能够成为后世的法则和榜样。"昭昭"形容明亮、光辉,而"垂宪章"意味着将这些原则传承下去;"来世实作则"则是表明这些原则在未来实际应用中成为了真实可行的准则。
总体来说,这段诗文通过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政治理念的深刻认识与高尚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