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半生(bàn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的一半时间,比喻经历或经验丰富。
春阴(chūn yīn)的意思:指春天阴沉、多云的天气。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扫地(sǎo dì)的意思:指清理、整理、打扫地面。也比喻清除污秽、整顿秩序。
山门(shān mén)的意思:指山脉中的门户,也比喻进入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入口。
生来(shēng lái)的意思:指天生、自然具备某种品质或特点。
送人(sòng rén)的意思:指将人送走或送别。
太无(tài wú)的意思:极其无能或无知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玉蕊(yù ruǐ)的意思:形容美女的容貌娇美动人。
竹院(zhú yuàn)的意思:指竹子围成的院子。
- 注释
- 竹院:竹林中的小院。
僧话:与僧人交谈。
山门:寺庙的大门。
扫地:清扫地面。
迎:迎接。
犹有:仍然存在。
迹:痕迹。
般若:佛教术语,智慧。
无情:这里指佛家的无情感。
玉蕊:玉兰花。
春阴密:春天阴凉的花丛。
琅玕:古代对竹子的美称。
晚暑清:傍晚时分的清凉。
半生:大半辈子。
来往:往来频繁。
屡:多次。
送人行:送别他人。
- 翻译
- 在竹林小院中与僧人交谈,打开山门清扫迎接客人。
尽管英雄事迹仍有痕迹可寻,但佛法无边,显得过于无情。
春天的玉蕊花在阴凉处繁盛,傍晚的琅玕树带来清凉。
我半生以来多次往返此地,如今也该送别他人离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僧人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与世间英雄事迹的独特看法。
“竹院过僧话”一句,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场所——竹林环绕的寺院,僧人在此交谈着禅机或是日常琐事。紧接着,“山门扫地迎”则显示出这位隐居者对于来访者的礼遇之心。
“英雄犹有迹”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怀念,但随即转向“般若太无情”,表达了佛家“般若”智慧超越世间情感的理念,暗示着诗人对于尘世功名利禄持有超然物外的态度。
“玉蕊春阴密,琅玕晚暑清”两句,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玉蕊”指的是美丽的花朵,这里可能是指寺院中的某种植物,其在春日里的繁盛与清晨的露珠相得益彰。而“琅玕晚暑清”则形容傍晚时分,天气变得凉爽,琅玕可能是指一种能发出清脆声音的物体,如溪流或风铃。
最后,“半生来往屡, 也合送人行”,诗人表达了对过客的惯例之举——尽管自己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对外界的关怀和接纳,这里的“半生”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寺院中的自我认知。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僧人的日常描写,展现了佛教修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同时也触及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于世间功名与佛法智慧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