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独称(dú chēng)的意思:独自一人称号。
个里(gè lǐ)的意思:指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意图或秘密。
芥子(jiè zǐ)的意思:比喻微小的事物或问题。
妙义(miào yì)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独到的见解或解释。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仁者(rén zhě)的意思:指具有仁爱之心、善良品德的人。
色色(sè sè)的意思:形容淫荡、放荡、好色等负面的性格或行为。
是非(shì fēi)的意思:指对是与非的辨别,也可指是非曲直、对错。
试看(shì kàn)的意思:试探观察,先行试试看。
物心(w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心思和意念与外界物体有关,即心思物理化的情况。
物物(wù wù)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繁多,琐碎不断。
羲经(xī jīng)的意思:指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
享帚(xiǎng zhǒu)的意思:指享受清闲的生活,不务正业。
心中(xīn zhōng)的意思:心中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或信念。
须弥(xū mí)的意思:形容庞大无边的样子。
知者(zhī zhě)的意思:知识渊博的人,通常指有见识、智慧和学问的人。
- 鉴赏
这首诗以“得春亭”为题,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诗人开篇即以“物物心中皆有春”点明主题,认为万物之中都蕴含着春天的气息,但为何独独“此亭”能被赋予“得春”的称号呢?这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也暗示了“得春亭”与众不同的魅力。
接着,诗人提出疑问:“春宁不到此亭乎?”意在强调春天并非偏爱某处,而是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那么为何“此亭”能成为春天的象征呢?他进一步通过“试看形形与色色”来引导读者去观察、感受“此亭”内外的景象,暗示其中蕴含着春天的奥秘。
接下来的“譬如芥子纳须弥”,运用了佛教中的比喻,说明“此亭”虽小,却能容纳大千世界,暗喻“得春亭”虽小却能承载丰富的春天气息。诗人接着阐述“个里无廓亦无窄”,强调“此亭”内外空间的无限与自由,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和谐。
“是非享帚豪敚频,羲经妙义诠来真”两句,借用了古代典籍中的内容,表达了“得春亭”中蕴含的真理与智慧,无论是是非对错,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体现了春天给予人的启示与教益。
最后,“知者见之谓之知,仁者见之谓之仁”则揭示了春天的多面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春天,会有不同的感悟。知者看到的是知识与智慧,仁者看到的是情感与道德,这正是春天给予人类的丰富体验与深刻启示。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得春亭”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力,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视角下对生命与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