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为刘师贞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汉代的丁兰和唐代的刘师贞,强调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丁兰和刘师贞都是以孝闻名的人物,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与敬意。
“孝于何,通神明。”这句话开篇即点明了孝道与神明之间的联系,暗示孝行能够感动天地,甚至沟通神明,体现了孝道在道德与宗教层面的崇高地位。
“汉有丁兰,唐有师贞。”接着列举了两个具体的例子,丁兰是汉代的孝子,而刘师贞则是唐代的人物。通过时间跨度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孝道作为传统美德的延续性和普遍性。
丁兰的故事广为人知,他将母亲的画像挂在身旁,如同母亲在身边一样,照顾和侍奉。这种对父母形象的怀念和尊敬,体现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忠诚。
刘师贞的故事虽然未详尽记载,但“唐有师贞”这一句表明了在唐代,孝道依然被社会所推崇和实践。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孝道传承的肯定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有力地传达了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以及它跨越时空的永恒意义。通过具体人物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孝行,也反映了社会对孝道的普遍认同和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