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日 送 方 干 游 上 元 唐 /曹 松 天 高 淮 泗 白 ,料 子 趋 修 程 。汲 水 疑 山 动 ,扬 帆 觉 岸 行 。云 离 京 口 树 ,雁 入 石 头 城 。后 夜 分 遥 念 ,诸 峰 霜 露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后夜(hòu yè)的意思:指深夜、夜晚的后半段时间。
京口(jīng kǒu)的意思:指言辞严峻,态度严厉,不容违抗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辞严厉、态度坚决。
觉岸(jué àn)的意思:觉悟到岸边,比喻意识到危险或困境,寻求解脱。
离京(lí jīng)的意思:离开京城,指离开首都或离开重要地方。
料子(liào zi)的意思:料子指材料,引申为事情的基础、根据或依据。
石头(shí tou)的意思:形容事物出乎意料地惊人或巨大。
霜露(shuāng lù)的意思:霜和露是自然界的两种现象,霜指寒冷季节夜晚空气中的水汽结晶,露指早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液体。成语“霜露”比喻时机、机会或境遇。
扬帆(yáng fān)的意思:比喻开始行动或展开事业。
遥念(yáo niàn)的意思:远距离思念、深深地思念。
夜分(yè fēn)的意思:夜晚分开,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石头城(shí tou chéng)的意思:指坚固、牢不可破的城堡或建筑,也可比喻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信念。
- 注释
- 淮泗:指淮河和泗水,古代中国的两条河流。
趋:趋向,这里指船只准备出发。
京口: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
石头城:南京的别称,因城多石而得名。
- 翻译
- 天空高远,淮河和泗水清澈如白练,船只准备踏上漫长的旅程。
打水时,仿佛山在移动,扬帆时感觉岸边在后退。
云彩远离了京口的树木,大雁飞入了石头城的上空。
深夜里,我遥想远方,那些山峰上已经覆盖着霜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诗人以深邃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开篇即以宏阔的天空和淮河之广阔设置氛围,"料子"指的是行走中的朋友,"趋修程"则是他们即将踏上的道路。这两句展现了送别时的壮观景象。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水波荡漾,仿佛山岳也随之摇曳,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扬帆"则是指船只起航,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一丝离别的情愫。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云朵在京城之口飘逸而过,大雁飞入古老的石头城,这两句以高远的视角捕捉了自然与人造景观的交融,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心绪随着友人的离去飘向远方。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 夜深人静之时,那份别离之情愈发浓烈,每一座山峰都沐浴在清晨的霜露中,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风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送别时的无限思念和对朋友离去后的深切怀念。每一个意象都紧扣主题,每一句都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情感。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夏初黄无净邀同项玄池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
京师百戏都,所少唯舟筏。
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发。
凡目未经先,虽少亦奇绝。
何况集棠舟,游遨似吴越。
茭蒲得水长,凫鸳避沙热。
朱碧好亭子,稀疏出抹樾。
双航无定质,随波作周拆。
遇树即停帆,因风或回楫。
闸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
骏马下危坡,疾雷震空碣。
西门亦有水,宽丈深寸尺。
计较今昔游,居然分胜劣。
长跪谢主人,举酒旌劳伐。朝日照来骑,?途见微月。
出城观柰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同游为顾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终日惜奈花,一身苦牵羁。
半月始得行,垂老玩姜姬。
飞鞭出重城,修途会封姨。
扑面吹砂砾,熟马昏路岐。
白日恣狂霾,弥空塞琉璃。
举头触横柳,乌纱罥高枝。
一步一摧折,歇马憩仁祠。
山僧出慰劳,白水泛枪旗。
诸馀小比丘,目腓心刺讥。
未闻看花人,罩眠对春姿。
马疲人亦困,酌酒却宽脾。
不独负花约,兼亦怖天威。
自我入京来,无日不沙飞。
四月双重绵,立夏无春时。
司尹省惟日,愚贱安敢知。
长歌击流水,惊起双鸬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