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其七》全文
- 翻译
- 坐在湿润的菩提树下
微风吹过,带来戒律和定力的香气
- 注释
- 水浸:形容菩提树下环境湿润。
菩提:佛教中的智慧树,象征觉悟。
坐:静坐冥想。
风传:微风传送。
戒定香:佛教中代表戒律和定力的香气。
藕根:比喻修行者的根性或内在联系。
金锁骨: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或内在的宝贵品质。
花面:比喻佛法的清净和美丽。
玉毫光:形容佛像或佛法的纯洁光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禅宗高僧修行的生动画面。开篇“水浸菩提坐,风传戒定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将僧人的禅坐境界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水浸菩提坐"形象地表达了禅师在静坐中如同菩提树下入定的佛陀一般,心如止水,清澈明净;"风传戒定香"则通过风的传递,暗示禅师的戒定之香不仅内心所守,也能以无形的方式散发出去,影响周围环境。
接下来的“藕根金锁骨,花面玉毫光”两句,则描绘了僧人内在修养成就的外化象征。"藕根金锁骨"中的“藕根”比喻坚固不拔,"金锁骨"则形容其内心如同用黄金铸成的锁链紧锁,不为世俗所动摇;"花面玉毫光"中,“花面”指的是僧人的面容如花般温和俊美,而“玉毫光”则是对佛陀之间顶肉髻(即玉毫)之光芒的描绘,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僧人修为的精妙结合,不仅展示了李石先生在禅意表达上的高超造诣,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听角行
疏星澹不芒,破月冷无色。
千年塞下曲,忽向窗中得。
当空劲作六龙嘶,四海一声天地寂。
长呼渺渺振长风,引起浮云却无力。
此声谁谓非恶声,借问何人有长策。
汉家有客北海北,节毛落尽头毛白。
听此空令双泪垂,中原雁断无消息。
南枝越鸟莫惊飞,牢落天涯永相失。
江上旧梅花,今夜落谁家?
楼头有恨知何事,牵住青空几缕霞。
古意四首·其四
辽海有黄鹤,翛然出尘姿。
结巢青松顶,百丈无柯枝。
磐石护其卵,清露哺其儿。
一朝羽翼成,丹霄恣遨嬉。
夕倦宿月窟,朝饥饮瑶池。
升高忽反顾,昔是今已非。
归来三叹息,尘俗无由知。
焉能与众鸟,碎啄随雄雌。
欲语不可了,复作摩天飞。
仰望邈不及,千载留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