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张伯雨道士兼简邓庆长》
《寄张伯雨道士兼简邓庆长》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古风

越罗作衫花纂纂今年身长觉衣短。

垂虹大堤棹船,綵袖翩跹酒卮暖。

还家闭门百不知,桐叶题诗绿阴满。

邻坊为约张隐居细雨湖桥乘款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垂虹(chuí hóng)的意思:指彩虹垂直挂在天空中,形态美丽壮观。

大堤(dà dī)的意思:指宽阔高大的堤坝,比喻坚固稳定的基础或安全保障。

还家(huán jiā)的意思:指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归来。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酒卮(jiǔ zhī)的意思:指酒器中最后一点酒,比喻最后一点希望或力量。

款段(kuǎn duàn)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内容、章节或段落的划分。

翩跹(piān xiān)的意思:形容舞姿轻盈、优美。

身长(shēn cháng)的意思:指人的身材高大。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隐居(yǐn jū)的意思:指退隐到山林或乡野中过隐居生活,远离尘嚣。

越罗(yuè luó)的意思:指超越、超出、胜过。

棹船(zhào chuán)的意思:指以划桨为动力的船只,比喻合作共同努力。

纂纂(zuǎn zuǎ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不胜枚举。

百不知(bǎi bù zhī)的意思:形容无法计数、无法预测、无法了解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文人袁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温馨场景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之美。

首句“越罗作衫花纂纂”,以“越罗”这种精细的丝织品和“花纂纂”的图案,勾勒出衣物的精美,暗示了友人张伯雨的高雅生活。接着,“今年身长觉衣短”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身体成长与衣物长度之间的对比,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友人身高的关注与怀念。

“垂虹大堤迎棹船,彩袖翩跹酒卮暖”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在垂虹大堤上,友人乘坐小船而来,女子们穿着彩袖轻舞,举杯畅饮,气氛热烈而温馨。这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家闭门百不知,桐叶题诗绿阴满”则转而描写诗人归家后的孤独与思考。闭门独处,百事不知,唯有桐叶上的诗句陪伴着自己,绿荫满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

最后,“邻坊为约张隐居,细雨湖桥乘款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伯雨隐居生活的向往。在细雨蒙蒙的湖桥之上,骑着缓慢的马匹,与友人相约,这样的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友情的温暖、生活的美好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赠柏谷山人

窈窕柏谷原,中有食柏客。

不笑亦不语,往来无行迹。

(0)

村居秋夜即事二首·其一

丰草随鸠杖,长林自鹖冠。

竹风轻袅袅,花露白团团。

秋晚雕胡饭,夜凉芋栗盘。

□儿温笑语,来去问加飧。

(0)

白云樵者二首·其一

赤城花落扫春氛,夜夜仙人弄白云。

杂佩幽兰何处得,洞庭明月问湘君。

(0)

酬助甫二首得楚圻二字·其二

赤珠射斗牛欲圻,相逢疑是鲛人宅。

忽然洒酒作江湖,明月长吹千里碧。

(0)

登景山落霞亭二首·其一

雪后登山落木繁,朱霞犹自出天根。

奇峰断石频停马,绝壁枯枝乱挂猿。

桂树千秋怀旧国,浮云何处望中原。

蓬莱东去未为远,吾欲簌风叩日门。

(0)

送太史李公还朝二首·其二

北去楼船向紫垣,长途芳草日开樽。

汉庭秋问仙人掌,方朔才高金马门。

群盗兵戈无上策,苍生憔悴满中原。

安危将相须公等,宵旱于今独至尊。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