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郡侵江密,人烟罩水疏。
无山供笛竹,有港便罾鱼。
这首诗描绘了鸿宿洲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首联“洲名号鸿宿,流徙合来居”,点明了地点和居住的特性,鸿宿洲作为流徙者的归宿,暗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迁徙人群的吸引力。
颔联“淮郡侵江密,人烟罩水疏”,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洲上的密集与洲外的稀疏。淮郡与江水的交汇处,人烟稠密,而洲上则显得较为稀疏,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洲的特色,也反映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颈联“无山供笛竹,有港便罾鱼”,进一步描绘了洲上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没有高山提供笛竹,却有便利的港湾便于捕鱼,体现了洲上居民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
尾联“壮士休营业,功成返故庐”,表达了对那些功成名就后回归家乡的壮士的敬意和向往。这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也是对家庭、故乡情感的深刻体现,强调了事业与家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鸿宿洲自然风光和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