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
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地坐(dì zuò)的意思:指长时间坐在地上,形容人坐立不安或心神不定。
六识(liù shí)的意思:指人的知觉和认知能力,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
喽啰(lóu luō)的意思:喽啰是指跟随在别人身边的一群人,通常指贬义的帮凶或助手。
乞索(qǐ suǒ)的意思:指向别人索要东西,形容贪婪、乞讨的行为。
胜地(shèng dì)的意思:指美好的风景名胜地或适宜居住的地方。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思议(sī yì)的意思:难以理解或解释的事物,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况。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一双(yī shuāng)的意思:一对、一副
总成(zǒng chéng)的意思:总成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把各个部分或要素归纳、合并成一个整体。
乞索儿(qǐ suǒ ér)的意思:形容人过分贪求,索取不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名为《杂句(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短诗。
"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这几句话描写了诗人内心的沉思和自我反省,"一双眉"象征着思考和忧虑,而"向他胜地坐"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看尘缘的情怀。"万事总不知"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扰的无奈与不解。
"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这里的"六识"指的是佛教中的六个感知能力(眼、耳、鼻、舌、身、意),而"似眉"则是继续前面的比喻,表明诗人认为如果能达到像细致如眉毛一样敏锐的认知状态,就可以超越世间烦恼,不再迷惑。而相反,如果对这种六识能力有所嫌弃或不屑,那就是在当下缺乏智慧,如同失去了理智。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如果放弃了这种敏锐的认知,就会受到世人的欺骗和愚弄。
"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慨然与自嘲,诗人似乎在宽容地对待自己的这种六识能力,同时也承认自己有时也会沦为世间的乞丐者,只能求索而不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