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似遗棠爱,川如睹洛深。
谁知感慨者,名向此山寻。
碑泪(bēi lèi)的意思:指因思念或感动而流下的泪水。
楚俗(chǔ sú)的意思:楚地的风俗习惯。指楚国的风俗习惯,也泛指楚地的风俗习惯。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樊口(fán kǒu)的意思:指人言辞巧妙,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改易(gǎi yì)的意思:改变原来的样子或情况,进行变更或调整。
感慨(gǎn kǎi)的意思:感叹内心的激动和思考
汉水(hàn shuǐ)的意思:指汉江,也泛指河流。
后代(hòu dà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子孙后代。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荆岑(jīng cén)的意思:指荆棘丛生的山岭,比喻处境险恶,困难重重。
路心(lù xīn)的意思:指在行走或做事时,心中始终保持警觉、警惕。
缅想(miǎn xiǎng)的意思:回忆、怀念过去的事物或人。
歧路(qí lù)的意思:指道路分岔,选择困难,不知道该走哪条路。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贤达(xián dá)的意思:指聪明而有才智的人。
消沉(xiāo chén)的意思:指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失去信心和动力。
雍台(yōng tái)的意思:指官府、政府机关。
知感(zhī gǎn)的意思:指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
这首《岘山怀古》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对岘山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英雄豪杰的缅怀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岘亭标往胜,楚俗旧登临”,开篇点题,岘亭作为往昔胜迹的标志,引出对楚地风俗中登高临远的传统回忆。诗人以“往胜”和“旧登临”勾勒出岘山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积淀,为全诗奠定了怀古的基调。
颔联“昔堕看碑泪,今伤歧路心”,承上启下,通过“看碑泪”与“歧路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这里的“看碑泪”既是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歧路心”则暗示了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与困惑。
颈联“江山无改易,贤达几消沉”,进一步深化主题,江山依旧,但历史上的贤达却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与对英雄事迹被遗忘的惋惜。这一联以自然景观的永恒与历史人物的短暂相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尾联“缅想昔人叹,翻为后代钦”,诗人由个人的感慨转向对后人的启示,通过缅怀昔人,希望后人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珍惜当下,铭记历史。最后两句“雍台临汉水,樊口接荆岑。树似遗棠爱,川如睹洛深”,以具体的景物描写收束全诗,雍台、汉水、樊口、荆岑、棠树、洛水等意象,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增添了诗意的韵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岘山的怀抱之中,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美好。
整体而言,《岘山怀古》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