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脯醢(fǔ hǎi)的意思:指不加修饰的简单、直接的陈述或表达。
含桃(hán táo)的意思:指人的心地善良,对他人友善。
流彩(liú cǎi)的意思:形容色彩斑斓,美丽多彩。
靡草(mí cǎo)的意思:指没有根基、没有力量的草,比喻没有坚强意志、没有能力的人。
明候(míng hòu)的意思:指明天、天亮之后的时刻。也可以指明天、明年等未来的时间。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青阳(qīng yáng)的意思:指年轻有为、有才华且有远大理想的人。
如在(rú zài)的意思:如同在现场一样,形容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阳节(yáng jié)的意思:阳节是指春天到来后,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节气,也用来形容事物蓬勃发展、兴旺繁荣的状态。
迎神(yíng shén)的意思:迎接神灵的到来,表示恭敬、敬畏和虔诚。
钟磬(zhōng qìng)的意思:比喻音乐和声音的美妙动听。
朱明(zhū míng)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明亮夺目。
- 翻译
- 春天过去,夏日更替。柔弱的草木凋零了花朵,樱桃挂满枝头,流光溢彩。
钟鼓排列齐整,宴席上摆放着肉干和酱料。我们用音乐来迎接神灵,仿佛神真的降临了一般。
- 注释
- 青阳节:春季。
谢:结束,过去。
朱明候:夏天。
改:更替,变换。
靡草:柔弱的草木。
彫华:凋零的花朵。
含桃:樱桃。
流彩:闪耀着光彩。
虡:悬挂钟鼓的架子。
列钟磬:排列着钟和磬,指乐器排列。
筵:宴席。
陈:陈列,摆放。
脯醢:肉干和酱料,古代祭祀或宴会上的食物。
乐:音乐,此处指祭祀的音乐。
迎神:迎接神灵的仪式。
神其如在:好像神真的就在那里一样。
-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热烈的祭祀活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当时迎接神灵的盛大气氛和人们的虔诚之情。
“青阳节谢,朱明候改”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变革交织的氛围。青阳、朱明均可理解为时间或节令的象征,表达了对新时期的期待和欢庆。而“靡草彫华,含桃流彩”,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对草木生长和花果繁盛的描写,表现出大地的肥沃与生命力的旺盛。
接下来的“虡列钟磬,筵陈脯醢”两句,则直接触及祭祀活动本身。钟磐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乐器,而筵、脯、醢都是供品中的食品。这些物品的摆放不仅显示了仪式的庄重,也透露出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
最后,诗人写道“乐以迎神,神其如在”,通过音乐和欢庆来迎接神灵,这种精神上的交流使得神灵仿佛就在眼前。这不仅表达了当时祭祀活动中人们对神灵的虔诚,也反映出古人对于与自然界沟通、与超自然力量联系的渴望。
总体而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一场既庄重又充满希望和喜悦的祭祀活动。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颂六十五首·其六十二
去年八月间,得旨与安闲。
摆动水云性,纵步到阳山。
元宅诸子弟,忻然力追攀。
庵居三个月,开怀宇宙宽。
忽接四明信,来书意盘桓。
天童虚法席,使君语犹端。
迢迢遣专使,不问路行难。
山僧临晚景,不敢自相瞒。
搥鼓乐与行,四众亦欣欢。
先师未了底,应是起波澜。
一回饮水一回噎,临济德山俱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