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其八》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其八》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半亩塘边路几乂,尽堪傍柳更随花。

行行咫尺常在不用前川趋物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物华(wù huá)的意思:指物品华丽繁盛,形容事物美丽繁荣的样子。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待隐园池亭旁漫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春天永恒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感悟。

首句“半亩塘边路几乂”,以“半亩塘”为背景,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这里的“乂”字,或许是在形容小径的复杂或曲折,也可能是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次句“尽堪傍柳更随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柳树与花朵是春天常见的景象,诗人将它们并置,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换,也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多样性。这里“更随花”的“更”字,强调了柳树与花朵之间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第三句“行行咫尺春常在”,直接点明了春天的存在并不依赖于遥远的距离或时间的流逝,而是随时随地,就在身边。这句诗通过“咫尺”一词,强调了春天的亲近与普遍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和热爱。

最后一句“不用前川趋物华”,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无需特意去追求远方的美景(“前川”),因为身边的每一处都充满了自然的华美(“物华”)。这句话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是对当下生活态度的一种倡导——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必总是向往远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共鸣。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龙隐岩

曾榜武夷九曲,何如桂岭七星。

水石小容螭隐,烟云长带龙腥。

(0)

海山楼

海山雨过月明时,自是南州一段奇。

尘土只今无着处,可怜谁与更题诗。

(0)

法性寺

金碧参差兜率天,曾煎诃子试新泉。

荒园废宅无人问,门外桃花却是禅。

(0)

花山寺

万花春老正红酣,不是丛林优钵昙。

山下女郎来问讯,未饶萱草解宜男。

(0)

大通寺

老木槎牙欲擘云,门前流水我知津。

过江一雨如盆泻,竞礼真如不动身。

(0)

石孙偶中童科程弟有诗次韵

衰暮安能六出奇,桐孙赖有峄阳枝。

九经库谩无遗读,千里驹宁不受羁。

薄命久遭时俗态,此心莫倚老天知。

待归共买黄牛去,耕落烟村月一眉。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